據鄭三貫所言,圓求大師殘忍地殺害了他全家老小。
本子大師出了少林寺門,見到這些尋仇者,第一句話就是:“你們回去吧,這裡沒你們要找的仇人,他已經遁入空門,不再是過去的那個人。”
鄭三貫說:“遁入空門算個屁,遁入空門又不是死了重新投胎。你少拿遁入空門來騙我,我不傻,遁入空門也就只是換個髮型的事情。要是遁入空門有用,我們還要監牢和死刑做什麼?我管他是不是遁入空門,只要他還活著,我就不會讓他好死。”
本子大師又說:“施主何必執迷不悟?冤冤相報何時了。他殺了你的家人,你找他報仇,殺了他,那他的家人將來又要找你報仇,殺了你,你的家人又要找他的家人報仇……這何時是盡頭?施主還是回頭是岸吧。”
鄭三貫說:“白痴大和尚,你懂個屁。君子行事,就是要有仇報仇,有怨報怨。有仇不報,有冤不申,何來正義?難道就因為一句冤冤相報何時了,就要放任所有壞人逍遙法外?”
本子大師又說:“人死不能復生,殺了圓求大師,也不能讓你的家人復生,施主又何必徒造殺孽。”
鄭三貫說:“誰告訴你,我殺圓求是為了讓我的家人復活?是我傻了,還是你傻了?正是因為我的家人不能復生了,我才非要殺了圓求不可。”
本子大師說:“退一步海闊天空,施主何必執迷不悟?施主只有放下仇恨,才能擁有未來。施主還年輕,不應只活在仇恨之中。”
鄭三貫說:“我沒有殺圓求全家老少,已經是退一步了。只有圓求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應有的代價,我才能放下仇恨,才能面向未來。正因我年輕,我才想趁著年輕,趕緊把這事給了結掉。我怕等我老了,就扛不動刀了。”
本子大師又說:“報仇又有什麼好的?”
鄭三貫說:“不報仇,還留著壞人一起過年嗎。”
本子大師又說:“殺人是不對的,你雖是報仇,也是在殺人。”
鄭三貫說:“沒種的懦夫,道德潔癖的聖母才會這樣想,我們江湖漢子不怕殺人,只怕殺錯人。”
本子大師沒詞了。
本子大師沒能透過舌戰,讓少林寺在道德上佔據有利地形。
不過,這並不是本子大師和少林寺的第一次失敗,少林寺已經有了應對這種局面的經驗。
本子大師回去了,本釋大師出來了。
本釋大師就是專門應付這種場面的。
本釋大師見了這些尋仇者們就說:“圓求既然已入我少林,就是我少林弟子,無論圓求之前做過什麼,都應由我少林寺按著少林寺的寺規來處理。諸位施主,這樣堵著我少林的大門,是想仗著人多勢眾,干涉我少林內政嗎?我少林寺雖然一向遵從佛法,不喜與人衝突,但我少林寺也不會任人欺負。”
本釋大師話音剛落,鄭三貫還沒來得及回應,另有一個尋仇者就喊到:“少林寺藏汙納垢,窩藏罪犯,就是個賊窩。今日就砸了少林寺,找出圓求。”
喜歡江湖史事請大家收藏:()江湖史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