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主任對我們說:“我一直都以為放下屠刀之後,能不能立地成佛,是取決於壞人自己。我一直都以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大力搖搖頭說:“這種話雖然被正義人士奉為經典,但這種話並不是什麼真理。正義人士要奉這種話為真理,是因為這種話很有用,說不定自己哪天就會用到。佔據正義的人犯了錯,就可以用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來為自己開脫。”
時主任嘆了口氣說:“怪不得有的人享受不到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的待遇,雖然同樣是知錯了,卻只能享受揮淚斬馬謖的待遇。”
我問時主任:“你說這人是你嗎?”
時主任很慌張地說:“當然不是。”
時主任或是為了掩蓋自己的慌張,並阻止我繼續追問下去,就繼續說起了圓求大師的流言。
圓求大師雖然在放下屠刀之後,享受了立地成佛的待遇,但這立地成佛只是少林寺給出的官方認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圓求大師立地成佛的結局。
圓求大師的屠刀曾沾滿了血,這些有親人死在圓求大師屠刀下的人,不能接受圓求大師立地成佛的結局,他們想要復仇,他們認為圓求大師唯有死才能告慰他們的親人。
這些要復仇的人,在少林寺門前集結,要求少林寺交出圓求大師。
少林寺自然是不願意把圓求大師交出去。
對少林寺而言,這已經不再是一個圓求大師的事情,而是一個有關少林尊嚴的事情。
若是在這次衝突中做了讓步,沒能保住圓求大師,那今後還有誰敢在放下屠刀後,在少林寺立地成佛?
少林寺還是很謹慎的,在接收圓求大師之前,就做了詳盡的調查。
少林寺不僅早已經查清楚,圓求大師到了少林寺之後,可以為少林寺做許多貢獻,還查清楚,圓求大師雖然之前做了許多壞事,但並沒有因為這些壞事而招惹到什麼了不起的大人物。
因此,當找圓求大師復仇的人,集結在少林寺門口,要少林寺交出圓求大師的時候,少林寺一點也不慌張。
少林寺先派出一個口齒伶俐的白鬍子大和尚,本子大師,與這些上門找圓求大師復仇的人舌戰。
舌戰的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要說服這些來尋仇的人,舌戰也不可能說服這些人。
舌戰要是這麼有用,還要武功做什麼?
舌戰的目的是為接下來的武力行動做一個鋪墊,讓武力行動看起來好像並不是少林寺一開始準備好的行動。
本子大師也是很瞭解舌戰的目的,本子大師也沒打算說服這些來尋仇的人,只是打算透過與這些尋仇者對話,佔據道德制高點,讓這些尋仇者陷入不義的境地。
本子大師卻失手了,這次來的尋仇者中也有一個非常擅長辯論的人。
這個擅長辯論的尋仇者叫鄭三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