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約定好,有空一起收醫書,一起研究藥膳。
在和方醫生談藥膳的時候,何雨柱想到了一個問題。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
普通的餐館就算了,廚師還是找的到的。
但私房菜這種高階場所用的一般都是頂尖大廚。
萬一有人撂挑子或者另起爐灶,自己豈不是太被動了。
受制於人不是何雨柱的性格。
思來想去,何雨柱覺得還是自己培養一套班底比較好。
反正時間足夠充足,離79年還14、5年呢。
回到家,何雨柱仔細想了想。
覺得自己之前陷入了誤區。
這私房菜個類似於沙龍,再加上高門檻,必然不會有太多人。
既然高門檻,那逼格必定要足夠高。
於是何雨柱決定使用三種菜:淮揚菜、孔府菜、譚家菜。
第一種是國宴菜,後兩種是官府菜,逼格完全足夠。
譚家菜何雨柱有了人選:兒子、馬華。
想了想,何雨柱又加上了雨水。
雨水做菜的天賦還是很高的。
原劇中說她只是旁觀,就把何大清的手藝學了個七七八八。
何雨柱沒有傳男不傳女的思想。
自從何大清跑去保城,雨水跟著他學了不少。
只是雨水學的比較雜,什麼都會一點,遠遠達不到精通。
何雨柱決定晚上問問雨水的意見。
淮揚和孔府菜何雨柱就比較頭疼了。
這兩位大師傅比較保守,自從發現何雨柱看一遍就能記住手法後。
再做菜都不讓何雨柱靠近了。
交流的時候也只說些常見的菜。
何雨柱想的頭疼,將筆一扔,發狠道:
“我還不信了,沒了張屠夫,我吃不了帶毛豬。”
有些煩燥的他下班直奔小酒館。
今天的小酒館氣氛格外熱烈。
範金有在那吹著什麼,去買酒的何雨柱隱隱約約聽到了四個字:
友誼商店。
何雨柱想起來了。
友誼商店是在64年12月1日成立的。
成立的目的是為了給常駐外賓、來華旅遊團隊提供服務的大型涉外商店。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些海員、僑眷能出入,裡面消費使用的全是外匯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