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江晟從這其中發現了職業化之後複製人的缺點。
職業化後的複製人在職能上只是比職業化前的複製人能夠做高階的工作,比如高階研究,但在同樣技能點數的情況下,效率還會相同的。
也就是說,沒有職業化的江哲如果也擁有10點科學,那麼也會和姚娜一樣減少一半的研究時間。
而好處就是江哲沒有進行職業化,雖然不能從事高階研究,但需求也比姚娜低很多,不需要單獨安排休息時間。
當然,如果沒有職業化,江哲也不會很快到達10點科學技能的水平。
職業化之前一週時間才能升級一點技能,職業化之後只需要三天時間就可以升級一點。
所以職業化的事情如果在不需要太多高階工作人員的情況下,還真的不需要太著急。
但有的時候,殖民地的科技會強迫著江晟為複製人進行職業化。
比如為了農業站而職業化的農民,還有為了超級計算機而職業化的科學家。
而昨天的時候,江晟又職業化了一名複製人。
昨天解鎖的三項科技裡面,最後一個是名為電控站的科技。
這個裝置的介紹和超級計算機和農業站差不多,都是限定的建造區域和限定的操作人員,只不過這臺裝置是可以提升發電機發電量的。
而且電控站的操作是需要具有高階操作特質的複製人才能操作,也就是高操作複製人進行職業化後才能進行操作。
超級計算機,解鎖高階研究。
農業站,提升農業生產速度。
電控站,提升發電站發電量。
這三種裝置都是殖民地發展所繞不開的,而且都需要專門職業的複製人才能使用,所以從某種程度來講,複製人的科技就是在強迫殖民地的複製人進行職業化。
進行職業化之後就需要提升整個殖民地的水平,滿足職業化後複製人的需求。
這是個一環扣一環的邏輯。
而且這個電控站解鎖的也非常是時候,如果沒有點唱機器人這種960瓦大功率的機器,江晟可能還不著急使用電控站。
但這兩樣東西同時出現,就十分有講究了。
為了能夠讓點唱機器人有機會建造出來,江晟果斷選擇要建造電控站。
首先電控站需要高操作的複製人進行職業化,可是江晟看了一圈殖民地裡所有複製人的技能,竟然沒有一個高操作的複製人!
布萊精通的是力量和挖掘,擁有6點的力量,在搬運物品和整理物資上非常具有效率。
歐文精通的是醫療,8點醫療已經非常高了,只是目前沒有用武之地。
畢巖松精通的是建造和操作,但之前殖民地需要大量的建造,所以江晟主要發展的是畢巖松的建造,所以畢巖松的建造是6點,操作只有初始的3點。
姚娜和江哲不必多說了,都是精通研究。
而唐彩心精通的創造,彭小燕是烹飪,而新來的是周林立是耕種。
殖民地裡八名複製人竟然沒有一名高操作的複製人,所以也就無法使用電控站。
為了殖民地的發展,更高的發電量肯定是需要的,這不光是發電量的問題,根據農業站的經驗,發電量更高但消耗資源卻和原來一樣,變相相當於提升資源利用率。
所以一名高操作的基因藍圖迫在眉睫。
喜歡我為人類造諾亞請大家收藏:()我為人類造諾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