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晟的父親江哲是國內首家商業火箭技術公司的董事長,早年曾是華夏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工程師,所以對於火箭,江晟是比較瞭解的。
火箭這項科技雖然不那麼大眾化,但卻是能夠影響到人類未來的一項重要科技。
有一種宇宙文明的分類法就是用該文明的航空器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來給文明分類。
文明發展需要資源,能飛到更遠的地方就代表著能獲取更多的資源,所以這個分類方法也不無道理。
而複製人的科技樹當中存在火箭,這遠遠高於江晟的預期,因為這代表著複製人的發展並不是侷限於在諾亞上,還有機會探索到周邊的星系。
甚至有機會回到地球!
目前江晟是可以來回穿梭於地球和諾亞的,但複製人不可以,江晟甚至連諾亞位於宇宙的哪裡都不知道。
但設想一下,如果擁有複製人的火箭科技,火箭帶著複製人回到地球,那整個世界都要為之震驚!
江晟甚至可以冒充某個文明的主人,和全地球進行交涉。
光是想想就刺激啊!
可惜火箭科技並不是直接就能點出來的,前面需要先解鎖其他好幾個門類的科技結晶,最後才能解鎖火箭技術。
而解鎖每項科技,都是需要研究點才可以。
而且江晟發現科技樹前端的一些基礎科技只需要一種藍色的研究點,也就是研究站就可以生產的研究點,其他一些高階科技還需要另一種紅色的研究點。
看來科技樹的發展必須循序漸進,不能夠投機取巧。
否則可能火箭還沒造出來,殖民地就先崩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有按照殖民地的需求來研究科技,發展科技樹,最後才能解鎖到火箭科技。
既然已經擁有科技樹,可以展開研究,江晟也就不抻著了,趕緊尋找最先適合解鎖的科技。
目前基地裡面最讓江晟擔心的還是食物。
雖然現在基地裡面有著大量的軟泥糕,並且還有大量的原材料去製備更多的軟泥糕。
但軟泥糕明顯是一種過渡用的食物,無論是食物簡介還是病菌檢視上的顯示,軟泥糕都是不能用作長期食用的食物。
江晟曾經想過自己從地球上拿來食物,然後以分給複製人吃的辦法來解決食物問題。
但試驗了一下,江晟發現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複製人對於江晟遞過來的食物沒有任何反應。
複製人寧可去吃觀音土,也對江晟手中香噴噴的黃燜雞米飯沒有任何反應。
頂多就是看一眼,然後繼續啃自己的觀音土。
江晟也嘗試過將麵包放進口糧箱裡,看複製人會不會因為食物的香味而選擇去吃麵包。
但複製人依舊只選擇軟泥糕,不會動用麵包。
甚至連之前食物壓縮機生產的第一份軟泥糕,由於江晟碰過,之後才放進口糧箱的原因,複製人也從來沒有動用過。
看來複制人在食用食物的邏輯上是隻有複製人親自生產並放進口糧箱裡的食物,複製人才會食用。
這個邏輯應該是為了防止複製人亂吃東西,產生什麼不必要的麻煩,但眼下卻成了阻礙江晟投食的關鍵。
複製人就像是動物園裡的動物,無論多麼飢餓,江晟都不可能喂他們吃的東西。
因為圍欄上面寫著禁止投食。
所以解決複製人食物的唯一辦法,就是讓複製人能夠自食其力。
喜歡我為人類造諾亞請大家收藏:()我為人類造諾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