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小孫子突發奇想,把‘馬’字少寫了兩筆,那就是錯別字了,就會受到父親、爺爺的嚴厲糾正,沒準還會打幾下屁股,而後乖乖的恢復十筆的寫法!
如此一來,文字結構難有變化,簡化起來就更難了。
話又說回來了,文字簡化是文明發展的必然趨勢,雖然放滿了速度,卻並沒有停下來!
秦漢以後,人們為了書寫方便,還是自然而然的簡化著一些文字,被稱之為‘俗體字!’
比如六朝時期一些碑刻中,就出現了不少俗體字,隋唐時期就更多了,以至於影響到著名的書法家,如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作品裡,就有很多俗體字!
由此可見,文字一直在簡化著,只是速度非常緩慢,而遇到最大阻力呢,不是不識字的人,偏偏就是那些讀書人!
道理也很簡單,幾千年以來,文字一直掌握在少數讀書人手裡,而讀書人的社會地位非常高,可以透過科舉入仕,成為國家的統治者!
而大多數讀書人,是不希望同類的數量增加,只會盼著減少!
因為數量越少,科舉競爭越小,自己當大官的機會就越大!
如果讀書人多了,科舉競爭變得激烈,自己恐怕一輩子難有出頭之日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有一個人提出,全面的簡化文字,降低學習難度,進而增加讀書人的數量!
這個人,肯定會受到大多數讀書人的反對,沒有了讀書人的支援,文字又如何全面簡化呢?
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兩千年時間中,雖然出現了篆書、隸書、行書、楷書、草書,但這只是書法的變化,而不是文字的變化!
因此上,秦朝的‘馬’字十筆,明朝的‘馬’字還是十筆,沒有任何的簡化!
……
“聽兄一席話,勝多十年書,小弟真是受教了,如果有朝一日,羽哥手握天下大權,推行簡化文字的話,小弟願助一臂之力,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李巖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很快弄明白了其中關係,又低頭沉思片刻之後,立下了一個宏願!
“好,咱們擊掌為誓,一起努力,造福蒼生!”
“啪!啪!啪!”
“哈哈!”
三擊掌之後,薛羽、李巖對視一眼,都仰頭大笑起來,人生路上多一個同伴,堪稱快意之事啊!
……
“羽哥,小樓三層,收藏了很多奇石,小弟帶你參觀、講解一番如何?”
“給我講解奇石,好啊!”
在書法見解上,李巖又遜色了一籌,但他不是輕易認輸的人,又領著薛羽上了三樓,想在自己最擅長的奇石收藏上,找回一些面子來!
可惜的是,等待著他的,又是一次狠狠的蹂躪,在石頭上面的造詣,當今天下,薛羽自認第二,恐怕就沒人敢認第一了!
喜歡明末第一梟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