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羽前世是個偽歷史迷,經常瀏覽各大歷史論壇,看過很多文章,其中有一篇長文,詳細介紹了古代官府的腐敗,以及各種黑暗內幕!
正所謂‘衙門口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進來也是白進來。’
要想讓官吏們辦事,你就必須得送禮,否則鐵定是辦不成的,官吏們又很狡猾,並不當面拒絕你,而是讓你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比如這種領取物資的文書,看似毫無問題,其實另有玄機,關鍵就在大印的位置上!
如果你給官吏送了很多錢,寫完公文之後,他會把大印蓋在左上方,這是急辦的意思!
如果錢送的少了,他就把大印蓋在中間位置,這是緩辦的意思!
如果你一點錢也不送,不好意思了,他就把大印蓋在左下方,這則是不辦的意思!
再看張小旗拿回的公文,大印蓋在左下方,都快要落底了,管理府庫的小吏們看見之後,自然不會發給糧食了,還會故意的激怒你,進而引起衝突,藉機狠狠的收拾你一頓!
張小旗一介武夫,看不懂其中貓膩,結果吃了一個大虧,吃了虧還沒處講理去,到現在還是稀裡糊塗呢!
這只是玩法之一,還有其他更巧妙的,比如公文落款的時候,要簽名字的,名字偏左是速辦,居中是緩辦,偏右是不辦!
如果是精通書法的官吏,還能用字型做記號,比如用楷書寫公文,顏體顏真卿)是速辦,柳體柳公權)是緩辦,歐體陽詢)則是不辦!
其實這些都是小道,真正頂尖的聰明人,不用看記號,只從字裡行間、語氣頓挫,就能領悟上司的意思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三國時期,孫權派遣謀士諸葛瑾,向劉備討還荊州的事情了!
劉備本不想歸還的,又找不到藉口推脫,只好寫了一封書信,讓諸葛瑾帶給負責鎮守荊州的關羽,把城池交割給東吳!
這封書信的內容、印章、字型都沒有問題,可關羽從字裡行間感覺出了,自家大哥的真實意圖,於是拒絕交割荊州城池,還把諸葛瑾給嚇唬走了!
想明白之後,薛羽上前幾步,附在張小旗的耳邊低語起來……
“什麼,豈有此理,我找姓李的算賬去!”
“沒用的,這件事情,人家做的滴水不漏,你根本抓不到把柄!”
“那我去找杞縣的縣令、縣丞,讓他們出面主持公道!”
“沒用的,這裡是人家的地盤,又豈會為你主持公道呢,何況沒有縣令、縣丞暗中默許,李主簿也不敢索取賄賂,並剋扣災民的口糧,他們是蛇鼠一窩啊!”
“那我回河間府去,找欽差楊鶴、楊大人告狀,讓他老人家處置這幫子貪官汙吏!”
“沒用的,河間府離這裡太遠了,等小旗官您告狀回來,這裡的二百多人,恐怕早就餓死了,告贏了又有什麼用呢,何況楊大人就是真來了,也未必管用啊!”
“啊,氣死我了,天理何在,公道何在?”
……
張小旗雙眼通紅,拔出刀來對著杞縣縣城,狠狠的比劃了一通,又無奈的放下了!
薛羽說的有道理,自己一個小旗官,是鬥不過杞縣的大小官吏的,何況官場的水太深了,誰也摸不到底!
李主簿背後是杞縣縣令,之後是開封知府,再之後是河南布政使,上下勾結,官官相護,都在侵吞賑災的糧食,就算是欽差大人來了,也撼不動這個龐然大物啊!
可是眼下怎麼辦,領不到糧食,不能看著兩百多人餓死吧?
眾人目視薛羽,希望他能想個好辦法。
可是薛羽苦笑著搖了搖頭,人力有時而窮,自己真的沒辦法了,除非放棄道德底線,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