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來搗什麼亂,我們店裡不收黑戶,快滾!”
…………
“敢問掌櫃的,您這裡還缺人嗎,我手腳很勤快的,我還識字,會算術,而且我不要工錢,每天管飯就行了!”
“不要工錢,你有戶籍黃冊嗎?”
“沒有!”
“滾!”
薛羽連著面試了十多家店鋪,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不要工錢都不行,究其原因,是沒有戶籍黃冊!
詢問了小夥伴們,薛羽這才知道了,什麼是戶籍黃冊!
原來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之後,為了加強對國家的掌控,不惜動員了龐大的人力、物力,深入各地的鄉村田野,挨家挨戶進行人口登記造冊,終於建立起了中國古代史上,同時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嚴密的戶籍制度,也稱黃冊制度!
黃冊以戶為單位,詳細登記每一個人的鄉貫、姓名、年齡、丁口、田宅、資產,並按從事職業,把全國人口分為農、軍、匠三大類,在三大類下再分若干小類,比如工匠之中,還分為廚子、裁縫、船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軍戶之中,還細分為力士、弓兵、鋪兵等。
民戶之中,除了種田的農民,還有沿海曬鹽的灶戶,為軍隊養馬的馬戶,給皇帝家看墳的陵戶,管園的園戶,種茶的茶戶,以及菜戶、漁戶、窯戶、酒戶、壇戶、女戶……共計八十餘種之多!
為了穩固社會結構,朱元璋還規定了:籍不準亂,役皆永充!
就是各種職業,代代世襲,比如你是軍人,那麼你的子子孫孫永遠都是軍人,除非做到兵部尚書一職,否則不許脫離軍籍!
同樣的,如果你是裁縫,那麼你的後代永遠都得以裁縫為生,不能更改別的職業,違者就要受到處罰!
這樣規模浩大的人口登記,每十年就要重新進行一次,每家每戶微小的變化,都細緻地表現在戶口本上,而大明立國以來,已經登記過二十多次了!
不過正統,景泰年間以來,世襲制度略有鬆動了,尤其是募兵制度的推行,讓很多人有了改變身份的機會,不過戶籍仍要記得清清楚楚!
薛羽的前身,也就是小石頭,是一個來歷不明的棄嬰,連父母親是誰,老家在那裡都不知道,自然沒有戶籍黃冊了,其他小夥伴也大致如此!
沒有戶籍者,是為黑戶,不能分配土地,不能找工作,不能當兵,更加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了,甚至不受律法的保護!
比如說,現在有人過來,一棒子把薛羽打暈,裝進麻袋裡賣掉了,官府都不會過問的,因為大明朝的戶籍黃冊之中,根本就沒有薛羽這個人!
話又說回來了,做黑戶嗎,也有做黑戶的好處,就是不必服徭役,也不必向官府交糧納稅!
因此上,一些子女較多的家庭,往往會想方設法隱匿幾口人,這樣幹活的人手不少,繳納的皇糧卻少了,這樣的情況在山區非常普遍!
反正他們住在大山裡,自己種糧食吃,自己織布穿,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甚至一輩子不出山,要戶籍也沒啥用處,不如當個黑戶自由自在!
還有一些達官顯貴,士紳地主,也會把家中奴僕的戶籍藏起來,使之變成黑戶,這樣能更好控制奴僕們,使之世世代代為奴,還不用交人頭稅了!
至於大明朝治下,究竟有多少黑戶,誰也說不清楚的,保守估計也在幾百萬以上!
薛羽不想去偏僻山區種地,更不想給人做奴僕,而是要施展本領,建功立業,這就需要戶籍,需要一個光明正大的身份!
問題是,如何才能弄到戶籍呢?
都說有錢好辦事,去衙門裡申報一份戶籍如何?
看看兜裡剩下的十幾文銅錢,薛羽覺得成功的希望不大,自己被抓起來,送去充當苦力的可能性反而很大!
……
之後的日子裡,薛羽多次尋找工作,也曾試圖自己創業,可惜都沒能成功,一個生活在社會低層的黑戶,想要做點事情太難了!
無奈之下,薛羽只能帶著小夥伴們,繼續過著踢天弄井的生活,為了生存而苦苦掙扎……而在不知不覺中,夏天到了!
喜歡明末第一梟雄請大家收藏:()明末第一梟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