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行家陳誠也曾寫詩描述道:
一片青煙一片紅,
炎炎氣焰欲燒空。
春光末半渾如夏,
誰道西方有祝融。
以上這些詩人的佳作可以稱得上是對火焰山的生動寫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導遊講的真好,苗恆彷彿看到了古代詩人面對火焰山在吟詩。古代人和現代人透過火焰山正在對話呢。
導遊繼續說:
其實火焰山的出名,眾所周知,來源《西遊記》神話,亦是維吾爾民間傳說。所以,火焰山的得名,不僅由於它獨特的外觀構造,其充滿傳奇色彩的神話故事也給它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西遊記》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受阻火焰山,孫悟空智鬥鐵扇公主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西遊記》中有“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寫道:
西方路上有個斯哈哩國,乃日落之處,俗呼“天盡頭”。這裡有座火焰山,無春無秋,四季皆熱。那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圍寸草不生。若過得山,就是銅腦殼,鐵身軀,也要化成汁哩。
這段描述雖系誇張,但四季皆熱、寸草不生這些基本特徵,與火焰山的實際狀況完全吻合,可見作者吳承恩不是憑空臆造的。
導遊講得頭頭是道,如數家珍,可見,她與遊客天天重複講這座火焰山的風土人情、傳說故事,早已是滾爪爛熟,張口即來了。
遊客們豎起耳朵忙著聽,睜大眼睛忙著看,手中時刻舉著手機在拍照,可謂忙得不亦樂乎,恨不得長個三頭六臂,把火焰山搬回家,好好研究一下。
苗恆心中有感:《西遊記》中發生在火焰山的故事結局仍是正義必將戰勝邪惡。這都是中國人從古至今喜歡的故事格調,所以,火焰山藉此聲名遠播。
導遊接著在人群中講道:
維吾爾族民間相傳在很早以前,天山深處有條惡龍,專吃童男童女,為此人們惶恐不安。當地的最高首領決心為民除害,屠殺惡龍,於是派一位名叫哈拉和卓的勇士去降伏惡龍。經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激戰,哈拉和卓揮劍力劈惡龍,終於將惡龍制服,惡龍受傷後沿山旋轉,整座山脈被鮮血染成了紅色,因此,維吾爾人便把此山叫做“紅山”。
美好的傳說,深刻的含義,令人遐想。白紫面對火焰山,停步仁立,凝思遙想。她覺得火焰山的奇景世間難尋,火焰山的故事叫人沉迷。
苗恆心中卻想:不知火焰山的熱氣能不能驅散白紫元神的寒氣?若是能驅散,我豈不是可以和她共育兒女了?
火焰山的山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狀。別看火焰山外表寸草不生,在山體處,卻隱藏著許多道濃陰蔽日、田園如畫的溝坎峽谷。著名的有葡萄溝、吐峪溝、桃兒溝、木頭溝、勝金口峽谷等。在這些谷中,溪澗縈迴,瓜果飄香,花木蔥蘢,景色迷人,儼然一派“火洲”中的“花果塢”景象。
車子再往前走,就是觀察火焰山構造的最佳位置勝金口。導遊讓司機停車,說各位可以下車了觀賞。這裡有一個“火焰山”標誌的石座,大家爭相石座前攝影留念。
白紫請人幫她和苗恆在石座前拍了一張合影,然後發到朋友圈去得瑟了一下。然後瞅空不時地檢視她的朋友圈,看有誰點讚了,有誰評論啦。
冰芬點評道:白紙,你們還跑到火焰山去了?有沒有鐵扇公主那借芭蕉扇呀?表情:捂嘴的笑臉)
然後,白紫又忙著回覆:火焰山確實是很熱,但是火焰山腳下的山溝溝裡倒是草木蔥蘢,葡萄掛枝。可謂奇觀!
導遊舉著小紅旗,腰間別著擴音器,一邊介紹一邊往前走,眾遊客緊隨導遊身後。
導遊接著講:
勝金口西距吐魯番市30公里,連線新疆多與內地的312國道,依傍木頭溝河橫切火焰山而過。勝金口山勢險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關於勝金口的名字,還有這麼一段來歷:從前當地的老百姓把勝金口叫做‘滲盡口’,那是因為木頭溝河水流出天山後,越來越少,到了勝金口一帶的戈壁灘,河水幾乎滲得乾乾淨淨,因此稱它為‘滲盡口’。後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不太吉利,便取其諧音改名為“勝金口”,於是一直沿用至今。
遊覽了一個大概,大家便乘車返回酒店了,逛得盡心,但也確實太累了,接收的資訊太多了!
喜歡一隻貓的浪漫人生請大家收藏:()一隻貓的浪漫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