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沿著這座高爐轉了一圈,發現並沒有明顯的缺陷後,朝袁初煥點點頭道:“袁老,添炭吧,試試這土高爐的密封性。”
淬火裝置,密封效能是關鍵,這關係到裝置內部的溫度是否能達到理想的度數。
袁初煥經過這段時間從徐忠這裡的取經,也深知這一點。
於是一臉凝重地安排人手裝炭點火,再將專為高爐燒製的爐蓋嚴絲合縫地蓋了上去。
因為這個時代沒有煤氣,所以原本設在土高爐上口的煤氣口被徐忠換成了裝炭口。
此外,為達到淬火的效果,徐忠的這座冶鐵爐爐缸的設計與傳統的土高爐也有差別。
那就是,風口設在爐腹處,而爐缸與爐腹之間呈靜態分離。
這樣一來,爐缸內的溫度便能有效保證持續高溫。
並且為方便鐵珠成型,徐忠還專門在爐底設計了幾排球狀的陶製模型。
如此,在炭火的持續焚燒下,當爐缸內溫度達到一千五百三十八度後,便能將鐵礦熔化成鐵汁,澆灌在爐底的模型上冷卻凝固成鐵珠。
再經過密封爐缸的恆溫煅燒,出爐後迅速以冷水冷卻,實現淬火的效果。
等待是煎熬的!
尤其是這種對結果滿含期待,卻又沒有太大把握的等待,就更是讓人焦慮難耐。
終於,當一波煅燒足足持續了一個時辰後。
“呼!”
徐忠深吸一口氣,下達了開爐水淬的命令。
“成了!”
袁初煥喜不自勝道。
開爐的匠工們同樣歡呼雀躍不已。
徐忠強壓住心中的激動,從袁初煥手上接過一顆拇指大小的鐵珠球,摸了摸毛刺的球邊,有些咯手。
“毛邊後面讓王郎中他們以紗布打磨一番就成了,最重要的是這些鐵珠球坯,有了這些球坯,就能有源源不斷的鐵珠子彈。”
袁初煥目光深深地望著面前的徐忠道:“徐老弟,我大黎有你,可抵三軍!”
這無疑是對徐忠最高的評價了。
然而徐忠卻搖了搖頭道:“還不夠,待火鐮簧研製成功後,這個燧發槍才算是徹底完整。”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地球,彈簧的製作有專門的自動卷簧機。
而在大黎,這個卷簧過程就得由人工來完成了。
所以制簧的關鍵,反而是如何將成鐵拉成細絲。
對此,徐忠的想法依然是陶製模型。
喜歡混在女帝身邊的假太監請大家收藏:()混在女帝身邊的假太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