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點點頭,將那把已有燧發槍成品外形的烏黑槍身拿了起來。
槍管、燧石夾、藥池和扳機都已似模似樣,就差彈動鐵珠子彈的火鐮簧了。
這個世界沒有任何機床裝置,能用純手工將槍身打磨成這種程度,已經是極端不易了。
徐忠摸了摸光滑圓潤的槍管,道:“火鐮簧和鐵珠子彈這個怪不得你,以咱們大黎目前的工藝確實做不到,因為淬火的溫度達不到。”
“淬火?”
王海聽得一頭霧水。
至於袁初煥,似乎早已習慣了徐忠口中時不時蹦出一兩個新鮮名詞,對此已見怪不怪了。
徐忠沒有過多解釋,因為他知道自己解釋的越多,反而會讓他們聽得越糊塗。
沒辦法,實在是雙方之間科技文明的代差太大。
打發走王海後,徐忠衝袁初煥問道:“袁尚書,似王郎中這種會打磨鐵器部件的鐵匠,咱們工部還有多少?”
袁初煥想了想說道:“咱們工部掌工部、屯田、虞部和水部四屬,除去徒兒、瑩瑩和黃侍郎外,餘下三百六十七人皆是匠人出身。其中石匠木匠和畫匠各佔一百,剩下六十七人便都是鐵匠了。”
“咳咳!”
徐忠神情略顯尷尬道:“袁尚書,私下裡你要學什麼,小子自當傾囊相授,但在外人面前,咱們還是不要以師徒相稱吧,聽了著實彆扭。”
這次袁初煥終於沒再堅持,道:“那行,私下裡我倆依然是師徒,但在外人面前,咱倆就以兄弟相稱,我叫你徐老弟,你稱呼我做袁老哥?”
能讓這個犟老頭妥協確實不易,徐忠也不能強求太多,於是點頭答應,道:“接下來還請袁老將那六十七名鐵匠集中起來,統一按照王郎中製作的這把燧發槍外形進行打磨。”
“還有,只有六十七人的生產車間規模委實太小,最好的辦法是在滿王都發布招工告示,廣招匠工,越多越好。”
對於徐忠的提議,袁初煥自然不會拒絕。
他擔心的是另一件事,“可是徐老弟,王海已經是我們工部最好的鐵匠了,連他都對火鐮簧束手無策。就算是把槍體都打造了出來,但沒有火鐮簧和鐵珠子彈,這東西也就是個擺設吧?”
徐忠含笑道:“袁老放心,這個交給我就行。”
聞言,袁初煥眼前又是一亮道:“莫非……徐老弟你竟然連鐵珠子彈的製造手藝都懂?哦,也是,這個燧發槍就是出自你之手,這些零部件的製作方法老弟你當然也最清楚不過了。”
早期燧發槍的鐵珠彈,工藝與後來逐漸成熟的鋼珠相比,粗糙了許多。
徐忠當初是個偽軍事迷,所以對這些上了年紀的軍械結構及其工藝有過粗略的瞭解。
要製作鐵珠,首先得造一個能將溫度維持在一千五百度以上的耐高溫容器。
現代工藝用來冶鐵的裝置,一般是能耐上千高溫的金屬機床,當然,這個技術眼下在科技落後的大黎是絕對達不到的。
因此,徐忠退而求其次,設計了個土法陶製高爐。
“徐老弟,高爐已經竣工,還請驗收!”
科技不夠,人力來湊。
這幾天,袁初煥這位工部一把手,算是將這八個字展現得淋漓盡致。
經過廣撒網,工部在短短三天的時間又招到了近百名匠工,其中含鐵匠三十餘人,總算讓燧發槍流水線達到了百人規模。
至於剩下的石匠木匠徐忠也沒讓他們閒著,一部分用來構建火器試射工事,一部分則負責打造土高爐和研製黑火藥。
而這些匠工們也終於沒令徐忠失望,在用時兩天的時間,成功地燒製出了一座丈許高的土高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