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做起來也方便,水開了放米粉,煮得差不多了再把瘦肉和青菜放進去滾一滾,吃之前加一勺蒜頭酥就是很美味的早餐。
腐竹的消耗也大,五花肉燜腐竹、牛腩腐竹煲和魚腩腐竹都是食客常點的菜。
做腐竹工序多,鶴嶺村沒有人專門做這個的。
以前倒是有一家人做豆腐,現在也不做了,說是起早貪黑的太辛苦,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家裡年輕一輩又都不願意吃這個苦,幹脆就不做了,想吃就騎車去鎮上買,那也是人家自己做的,二三十年的老手藝了。
梁昭知道鎮上有腐竹廠,但本地人也都還是愛吃小攤上老闆自己做的,老闆自己家種的黃豆,石磨磨出來的豆漿比機子打的豆香味要濃鬱一些。
就是買豆腐塊本地人也是喜歡上這邊來買,當天做當天賣,還熱乎著,來晚了還買不著。
她挑挑揀揀要了不少東西,鎮上很少見像她這樣一下買這麼多的,老闆見是大客戶,米粉也不吃了,起身擦了擦嘴,從裡面的屋子又搬出來很多土貨。
老闆跟梁昭說:“都是這兩天我到幾個鄉鎮的村子收上來的,今年的新貨,沒有陳年的,放心啦!”
東西看著確實好,梁昭就又挑了不少。
“泡辣椒賣嗎?”她指指老闆吃米粉時配的那一小碗醬油泡椒。
家裡也有泡椒,但不是這種顏色發深的醬油泡辣椒,剛才進來她就聞到香味了。
在另一個時空的她小時候也吃過,同學帶來的,第一次嘗試就覺得驚為天人,很快就愛上了,還是空口吃,越吃越辣,越辣就越停不下來。
記憶中這種醬油泡椒多用七彩小辣椒,以前也沒什麼人種,突然就風靡起來了,村裡家家戶戶都種上一兩塊地的辣椒苗。
護理得好一年能摘好幾茬辣椒,顏色五彩繽紛的很好看,樣子圓圓的像小燈籠,一顆辣椒樹 能結很多,最貴的時候一斤能賣到五塊錢。
“這是我自己泡的,裡面還有很多,你要是喜歡就賣一罐給你。”
老闆也很會做生意,立馬就進去搬出來一大罐。
這種泡椒泡的時間越長越入味,味道也就越好,賣給梁昭的這罐是前年醃製的,已經很入味了,也不是很辣。
老闆用幹淨的筷子弄了幾個出來給她嘗嘗看,要是覺得可以再買,並不是非要推銷給她要的。
這邊的人做生意是這樣的,要是覺得東西不好可以不買,覺得好就常來光顧。
粵區人普遍不怎麼能吃辣,梁媽和蔡姨都是,家裡能吃辣的也就只有梁昭,她每天都要搗一碗鮮辣椒醬拌蘿蔔幹配粥吃。
嘗過老闆的醬油辣椒,她立刻決定多買一罐。
老闆笑呵呵的說:“靚女識貨喔!”
“我在別的地方吃過很多次醬油泡椒,都不如老闆醃的好吃。”梁昭也不遺餘力的誇。
自家的東西能被認可,老闆臉上也有幾分得意,“那是當然的,我醃的醬油辣椒排第二,都沒人敢排第一,街坊領居每年都帶辣椒來讓我幫忙醃,那裡面有好多都是今年新醃的,人家過段時間要來取,我最多也只能賣給你兩罐,多了還沒有呢。”
“那就謝謝老闆了。”
“哎呀,你覺得好吃就得啦,這麼客氣做咩。”
老闆還是好說話,見她買了這麼多東西,又沒有手推車,車子停在外面又遠,她自己肯定不好拿的,老闆就主動幫她拿過去,還送了她一袋葛根粉。
後備箱都塞滿了,她開車回家,到家已經快十點了。
中午有好幾桌客人,已經提前打過電話,一些做起來比較費事的菜阿嬸和梁媽已經在準備了。
見她買回來這麼多東西,梁媽嘴上唸叨肯定又要花不少錢,過了會進房間又出來,悄悄塞給梁昭兩千塊錢。
“媽?”梁昭正坐在天井的水缸下洗菜,眼看梁媽把錢塞進口袋,她舉起雙手一臉不解。
梁媽給錢是避開梁母的,可不能讓那個殺千刀的知道她藏了私房錢。
“孩子上學要錢,做生意也要錢,媽沒本事,幫不上忙,這錢你拿去,好歹能貼補點。”
“媽……”梁昭眼眶發熱。
在農村光靠種地能攢下兩千塊很不容易的,梁母又搜刮得厲害,也不知道梁媽是怎麼攢下來的,她平時上街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捨不得買,昨天梁昭給了她三百塊錢,她花了都不到四十塊都很心疼。
“收好,別讓你老母看見。”梁媽把錢塞進她口袋,轉身又去忙別的了。
梁昭坐在小板凳上,將濕漉漉的手覆在口袋上,一個人出神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