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 章
今天寶寶貝貝也該去幼兒園了。
梁媽放心不下孩子, 早早就起來就給她們收拾小書包,還一再囑咐梁昭讓她跟老師說一下, 孩子的病剛好要注意著點,讓她們多喝水,少出汗,別著涼了。
這些梁昭昨天就跟寶寶貝貝的老師說過了,人家老師也說會留心看著,今天梁媽又唸叨。
寶寶貝貝穿著同款的小黃鴨套裙和小公主鞋, 頭上的兩根小辮子是蔡姨給她們編的,戴了好幾個跟裙子同色系的小蝴蝶結, 把她們美得不行,站在鏡子前面來來回回的照,梁昭叫了她們好幾遍才肯過來吃早飯。
今天要用的脆鯇阿喜已經給送來了,梁昭殺了一條做魚片粥,又煎了蘿蔔糕,蒸了蝦仁燒麥。
這些都是她自己做的, 食材新鮮, 用料又紮實, 每個蝦仁燒麥都有雞蛋大小,裡面滿滿都是鮮肉和蝦仁,一口咬下去脆嫩又彈牙, 連蔡姨都說比外面酒樓的好吃得多。
“阿昭要是開早茶鋪,生意肯定也好。”蔡姨吃了四個大燒麥,魚片粥也喝了兩碗。
自從梁昭回家之後,家裡的夥食一天比一天好, 梁媽的臉色都紅潤了,人也胖了不少。
“誰說不是, 這孩子也不知道從哪學來的手藝。”梁媽附和蔡姨的話。
梁昭用不鏽鋼勺子把燒麥弄成小塊給兩個孩子吃,太大了她們不好咬。
“網上看影片學的,你們要愛吃以後我常做,燒麥,蝦仁餃,紫菜卷,蒸肉丸,我都會做,味道還行,就是賣相不怎麼樣,離開鋪子還差得遠。”
“賣相是次要的,味道才是關鍵。”
蔡姨在粵東是低調的包租婆,跟老姐妹吃過不知道多少酒樓的早茶,也常去光顧街邊有名的小店,梁昭的手藝在這些人裡面絕對能排得上號。
她現在做的農莊生意就挺好,都是回頭客,這已經能證明她做菜的手藝不差。
當初決定跟梁昭回鶴嶺村,確實也是因為捨不得寶寶貝貝,從她們滿月就開始帶到三歲,蔡姨心裡早把她們當親孫女了。
現在在梁家每天都有外面很難買得到吃得到的靚貨,她的老姐妹都羨慕,經常讓她幫忙買土雞土鴨,隔三岔五還來農莊吃飯。
她跟梁媽也合得來,和村裡的其他人也常常約著打牌。
現在寶寶貝貝上了幼兒園,白天她也能幫梁昭幹活,梁昭要是忙,走不開,她就開車去鎮上接寶寶貝貝放學,來回也花不上多少時間,又不堵車,路上風景也好,比住在粵東出門就是高樓大夏看不見天的生活要好多了。
一頓早飯的工夫,蔡姨就誇了幾大籮筐的話,梁媽都笑得合不攏嘴了。
女兒有出息,當媽的也高興。
之前村裡也不是沒人背地裡議論梁昭離婚帶兩個孩子回孃家,將來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梁媽每每想到這些夜裡都偷偷摸摸掉眼淚。
現在梁昭開農莊做生意,又收土貨,幫村民賺到了錢,那些不好聽的話別人也少說了,梁媽夜裡偷摸哭的次數也漸漸少了,連腰桿都挺直了。
將兩個孩子送到幼兒園,目送她們被老師帶進去了梁昭才轉身離開。
盡管不是第一天送孩子來,但她還是怕站在門口時間長了自己會哭,更不敢想以後孩子長大了,要去更遠的地方上學,她該多捨不得,不知道會哭成什麼樣。
既然都到鎮上了,梁昭也沒有著急回去,找了個地方停車。
她憑借原身的記憶拐進一條老街,那裡面有很多賣燈油紙紮的商鋪。
昨天是圩日,全是人,根本擠不進去,她也就沒到這邊來,今天她也不是來買燈油紙紮,梁母還沒死,等死了再來買也不遲。
這條老街是鎮上最開始有集市的地方,原身以前被梁媽帶來逛過幾次,除了周邊多了幾條新街,這裡面倒是沒有太多變化,路面還是一樣坑坑窪窪無人修理,水泥地都被磨得油光發黑了。
兩邊的商鋪也還是舊年代的樣子,連商鋪門都還是用的以前那種板搭門。
這種門就是大門下面是石槽,上面是木槽,門是一塊塊的長木板,關門時將木板依次卡進槽中,開門時再一塊塊取下來,最中間的兩塊木板的前後都有鎖,後面還可以上門栓。
梁昭來得早,今天又是閑日,街上人不多,商鋪倒是照舊開門,只是沒生意,老闆或在理貨,或在門口的小桌上吃粉。
紙紮鋪旁邊有賣大頭菜、蘿蔔幹、米粉這種雜貨的店,梁昭選了一家進去。
老闆正在吃米粉,只抬頭招呼了一下,“什麼都有的,隨便看啊。”
梁昭挑了些煲湯用的湯料,當歸、天麻、蓮子這家店都有,也是擺在外面的,質量都看得見,隨便挑,好孬全憑客人的眼光判斷。
這些湯料農莊的用量大,除了煲湯要用,食客來了看見也想買,村民能提供的貨也有限,眼看著都見底了。
梁昭就想在這挑些好的備用,這種老店都是做熟人或者街坊的生意,進的貨也是本地的,不會從外面收,貨真價也實。
腐竹和米粉家裡也只剩一點,寶寶貝貝愛吃米粉,之前連著幾天她們早上都鬧著要吃瘦肉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