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進入博物館
不需要言語說明,一切都有了答案。
對方是如何成為瓷器修複大師的原因不言而喻。
單看這個工作室,便知道青年在瓷器修複方面下了多大的功夫。
那些齊全的裝置和材料,一整套一整套的工具,加上這無人打擾的環境,不知耗費了多少資金。
而那一箱一箱的碎瓷片,經過收集、清洗、整理、細致的分類和標註,更不知花費了多少精力,實在駭人!
還有擺在工作臺上、只進行了粘接的兩件瓷器,他們仔細一看,居然全是用碎瓷片拼成的。
說明這些碎瓷片不僅是熟悉、辨認古瓷這麼簡單,還能修複成完整器!
饒是兩位見過大風大浪的館長都覺得心驚不已,內心的震撼久久不散。
沒有人能為磨煉一種修複技藝做到這種程度。
兩人為文物修複努力了大半輩子,自認為各種方法都用過了,此時卻突然感覺自己所做的不如對方的十分之一。
目前華國文物修複師的緊缺,是傳承、環境、待遇等各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既然現狀很難改變,為什麼不先給已經從事這個行業的員工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呢?
哪怕是將修複室內的材料和工具補足一下也好啊。
他們卻從未想過這一點。
在此之前,兩人一直忙著呼籲提高文物修複師的待遇、呼籲國家培養人才、放低條件和編制以求招聘更多人手。
如今看來,很多想法都太過理想化。
改革要一點點的施行,非一日之功。
文物修複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很高的歷史文化素養和極致的耐心、責任心,同時修複過程中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否則會對珍貴的文物造成二次傷害。
這不是單單降低門檻便能解決的問題。
他們想的太大了。
空有一番豪雲壯志,卻連自己博物館中僅有的三位修複師的工作環境都沒有改善。
何其可笑。
今日,雲舟給他們好好上了一課。
這樣的工作室才是修複師最需要、最能鍛煉能力的環境,縱然是一塊朽木,在這樣充足的準備和練習中也能成材。
更何況,青年並非朽木,而是天才!
只有天才能想出這樣高效的辦法,將練習修複技藝和提高理論知識融合在一起。
不僅如此,邱老想到宴會上與他坐在同一鑒定席上的雲舟,看向他的眼神都變了。
怪不得能有這麼強的鑒定能力,怪不得能察覺到在場所有專家都看不出的高仿梅瓶的疑點,這是一舉三得!
雲舟帶著兩人在工作室參觀了一會兒,見二人的表情都有些恍惚,便體貼地問道,“邱爺爺、葉館長,是不是累了,要不要休息一下?”
“哦,不用、不用。”邱老回神後馬上擺手,“小舟你去忙自己的事情就好,我們在這裡隨便看看。”
他和葉欒要仔細學習學習。
“好。”雲舟看了眼腕錶,現在才10:40,一般午飯在12點,目前還有一個半小時的時間。
找他進行瓷器修複的客戶已經排到了六月份,後面的他暫時沒接。
這些都是年前便約好的,等他畢業後還有其他規劃,未免到時候時間有所延誤,先把已經答應的修複好。
目前他手裡的是清康熙時期的‘釉下三彩山水人物紋梅瓶’。
釉下三彩是康熙時期獨有的瓷器品種,集青花、釉裡紅、豆青釉三種色彩於一身。
青花釉裡紅本來便很難燒造,這裡又加了豆青釉,燒造難度更大,實屬難得,傳世品較為少見。
不過這件瓷器的畫工相比其他人物畫要簡單得多,以青花為主,人物寥寥幾筆描繪出動作與意境,釉裡紅和豆青僅為陪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