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雲舟就是他的關門弟子,不是鬼使大人要求的,而是他自己真正想要收他做徒弟。
他會將自己畢生的技藝完完全全的傳給對方,毫不藏私。
能對瓷器修複抱有這樣嚴謹的態度,他相信少年以後的成就絕不會比自己差。
馮大師開始教雲舟一些基本的配比方法,該如何針對青花、單色釉、釉下彩、釉上彩等進行粘接劑的調配,使它們修複縫隙之後達到‘無痕’。
少年專注的聽著,單單一個晚上筆記就記了二十多頁,密密麻麻。
第二天中午,雲舟收到了雜貨店老闆的回複,大多數材料都還有,只是數量不多,其他幾樣在之前已經賣掉了,要去別處找。
雲舟:“太感謝您了,那剩餘的材料我都要了。”
雜貨店老闆:“東西的樣數不少,我念給你聽聽,天然生漆一桶,瓷粉、石膏粉、補牙粉各兩袋,各色顏料一套,磨砂紙500張......
沒問題的話,這些材料和工具合計一萬六,便宜點的話也要一萬五。你還要嗎?”
雲舟:“當然要的。”
雜貨店老闆:“那你給我一個地址,我郵寄過去。等寄走之後我拍張照片給你,你再給錢。”
雲舟:“好。”
收到快遞訂單號和照片之後,少年毫不猶豫的轉過去了一萬五千塊過去。又去其他的一些店鋪找到剩餘的幾件東西,終於將所有的材料湊齊,開始跟著馮大師學習。
將天然生漆、細膩的瓷粉和有釉色相近的顏料分別放在塑膠板上,雲舟按照馮大師的指導將他們按一定的比例調配在一起,混合均勻成為半固體的樣子。
然後用極細的刷子將粘合劑刷在瓷片斷裂處,讓兩片碎瓷片粘合在一起,用白布帶捆綁好,等待完全幹透。
為了讓粘接劑能夠更好的粘連,這個過程至少要等待兩周的時間,在此之後才能進行下個步驟。
一個月之後,雲舟已經開始學著粘連整件瓷器了。
目前在他手中的就是邢窯的白瓷碎片,九片白瓷能夠拼湊成一件完整的菱花形洗。
雲舟用除錯好的粘接劑將九片碎片從底部依次粘好,每條裂縫都對齊得極為精準,沒有一點弧度的變形。
馮大師在旁邊點了點頭,少年的耐心極佳,上手很快,這次的拼接幾乎是一次完成。
雲舟用白布帶將拼好的瓷器一圈一圈的捆綁好,確保每一點縫隙都能充分粘連。
因為粘接劑的顏色和材質與白瓷的材質很相似,所以從遠處看根本看不出碎裂,只有拿起來仔細檢視才能看到極細的裂縫,像是用筆劃了一道白色的細線。
馮大師在一旁陶醉地聞著香燭氣息,有人供奉真是太好了,過得簡直是神仙日子。
享受了一會兒之後,他看著拼好的瓷器,才發現這件菱花形洗居然是唐代邢窯白瓷,目露驚訝:“這是你從攤位上撿的碎瓷片?”
雲舟:“嗯。當時一下子全包了,後來才發現裡面的碎片能夠拼成一件完整的瓷器。”
馮大師忍不住道:“你這運氣,真是絕了!”
往年他用碎瓷片練習瓷器修複的時候,怎麼沒碰到過這麼好的東西呢?
馮大師摸著菱花形洗的堅硬細膩的胎質,有意考考他這個弟子,“你知道這是哪個朝代的白瓷嗎?”
雲舟將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我猜是唐代邢窯産的白瓷,不知道對不對。”
邢窯是唐代著名瓷窯之一,越窯盛産青瓷、邢窯盛産白瓷,在唐代有“南青北白”之譽。
南青為越窯,北白即為邢窯,足見這兩大窯口的地位。
繼邢窯之後,另一生産白瓷的名窯為宋代五大名窯“汝、哥、官、鈞、定”中的定窯,有“邢窯類雪,定窯似冰”之稱,形容邢窯釉色如雪般潔白,定窯白瓷如冰般純潔清透。
唐代的邢窯白瓷被贊譽為“圓似月魂墜,輕如雲魄起”。
其胎細膩堅致,壁薄而聲脆,釉色如銀似雪,卻又更多一分靈動瑩潤,令人嘆為觀止。1
唐代邢窯白瓷有粗細之分,胎釉亦不相同。
細白瓷選用優質瓷土燒成,胎質堅實細膩,胎色潔白如雪,釉面光滑瑩潤,有的甚至薄如蛋殼,透明效能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