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她清楚地記得爸爸信了,若幹年後小姨也信了。
那麼多祝希認為愛她的、聰明的人都信了,她只能信了。
或許這就是導致她擁有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她沒有辦法徹底地說服自己。
她曾有一段時間長久地站在“信”與“不信”的天平上,思考她在受到了那麼多傷害以後,究竟有沒有被愛這個問題。
直到心理醫生告訴她,你的方向錯了。
你要思考的應該是,你需不需要被愛。
這個世界上得不到愛但是卻活得好好的人有很多,而得到了愛卻過得悽慘的人也有很多。
倘若你覺得愛讓你痛苦,便不要拘泥於得失。
外婆的認可也一樣。
祝希小時候不止一次幻想自己被她抱在懷裡誇獎、捧在手心驕傲,但是這想象卻並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愉悅。
她反而覺得如果真的變成了讓外婆滿意的祝希,她就再也沒辦法從虹貓藍兔裡面得到快樂了。
因為那意味著她將不再是一個天真無邪的小朋友。
而是一個符合家族標簽、大眾喜愛的産品。
祝希不願意被規訓。
所以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她總是“捅婁子”。其實那些事情放在任何一個青少年身上,都擁有被寬恕和改正的機會。只是因為她的家人從來沒有見過,也沒有體驗過這種“出格”,所以將其視作罪不可赦。
她像一群綿羊裡面的山羊,明明擁有著和他們一樣柔軟的心髒,卻因為長著天生的、與綿羊不一樣的角,而被驅逐。
綿羊們開始討論她了。
“這孩子,我都不知道要拿她怎麼辦才好……”
“你又不是不知道她,從小到大都是這個樣子。我以前看媽帶我們兄妹幾個,你和小雯都特別聽話懂事,爸還在的時候聽爸的,爸走了以後聽媽的,從來沒有一點叛逆。我當時就誤以為養小孩輕松得很呢,沒想到啊,唉……”
“姐你別這麼說,誰不是第一次當媽媽?她以後如果有了自己的小孩,或許就會明白了……”
“唉。有的時候我真的會在想,是不是我們沒有做父母的天賦……”
手機的影片一直在放,人物們在最有看點的環節製造出了許多笑點,引發一連串帶有特效的彈幕,在祝希的眼珠中滾過。
然而她什麼都看不進去。
祝希抽了抽鼻子,那股自我厭惡感又從心底升起。
她忍不住埋怨她爸媽說這些招人可憐的話,但是很快又開始唾罵自己。
你真的是賤,這些話讓你不好受,你卻還支起耳朵去聽。
破影片,不看了。
一點用也沒有。
她此刻脆弱得不行,急需一點能夠分散悲傷的事情發生。
祝希從沙發上坐起來,正要摁滅手機,找一個平靜的地方避開大人們的談話之際,一條微信訊息彈了出來。
是賀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