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旗蔽日
汴河兩岸的晨霧尚未散盡,朱雀橋頭的綢緞莊已掛起丈餘黑旗。沈清歡立在櫃臺前,指尖撫過剛染就的素綢,青礬混著五倍子的苦澀氣息在布料上凝成暗紋——這是按《齊民要術》所載古法炮製的喪旗,遇風不卷,遇雨不褪。
”東街七十二家鋪面全掛上了。”林婉兒掀簾而入,琵琶弦上沾著未幹的墨漬,”只是糧行趙掌櫃那邊......”
話音未落,巷口傳來銅鑼破空的銳響。沈清歡推窗望去,見蘇景明的黑犀皮靴正踏過滿地碎瓷,殘缺的小指勾著串銅鑰匙,在晨光中泛著毒液般的幽光。他身後二十名衙役抬著朱漆告示牌,牌上”聚眾滋事”四字還淌著新鮮的桐油。
”沈掌櫃好手段。”蘇景明的笑聲像鈍刀刮過鐵鍋,”只是這黑旗上的蓮花紋,倒像極了三皇子府暗衛的刺青。”
沈清歡的銀簪挑開布角暗紋,露出內襯的桑皮紙——那是從徐伯茶鋪取來的商戶聯名狀,每枚指印都沾著赤箭麥粉:”蘇會長看仔細了,這蓮花心可是缺了一瓣。”她忽然將黑旗浸入醋缸,遇酸的赤箭麥粉驟然泛紅,在旗面蝕出”苛政猛於虎”的狂草。
未時三刻,八百面黑旗遮天蔽日。沈清歡立在糧市鼓樓上,看著蜿蜒如黑龍的商隊穿過禦街。打頭的醉仙樓東家敲著銅盆,盆底黏著的陳年糖霜正簌簌而落——正是蘇景明操縱糖價時囤積的贓物。布莊王娘子將褪色的綢緞鋪滿長街,每一匹都印著黴米運輸的日期與官印。
”來了!”林婉兒的琵琶弦驀地繃緊。
巷尾突然沖出三十騎黑甲衛,馬蹄踏碎滿地綢緞。沈清歡揮動手中杏黃旗,商戶們齊刷刷掀開貨箱——整車的崖蜜混著赤箭麥粉迎風揚起,驚得戰馬揚蹄嘶鳴。蘇景明的黑犀皮靴陷入糖漿,正要拔刀威嚇,忽見謝雲舟的斷劍挑著半幅聖旨殘卷,自人潮中緩步而來。
”景明三年冬,潼關軍糧案。”謝雲舟的嗓音沙啞如礫石相磨,傷口滲出的血珠墜在糖漿裡凝成赤蓮,”今日這八百商戶,便是當年三千冤魂的耳目口舌!”
五更梆子驚破殘夜時,沈清歡在染坊地窖發現二十口密封陶甕。掀開的甕口湧出刺鼻的銅臭,新鑄的官銀錠上赫然刻著三皇子府徽記。林婉兒用斷弦丈量銀錠重量,絃音在空甕間蕩出奇特的共鳴——與那夜驗燭時的聲紋如出一轍。
”明日漕船出港。”謝雲舟的指尖撫過銀錠邊沿的鹽漬,”這些髒銀,該去該去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