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浮動
沈清歡將崖蜜倒入石臼時,晨露正順著瓦當滴落。臼底的翡翠色碎屑遇蜜即融,泛起細密的金砂——這是昨夜從鹵汁裡濾出的秘料,混著桂花能催發異香。她舀起半勺遞到鼻尖,忽然聽見樑上傳來極輕的裂帛聲。
”姐姐的琴絃該上油了。”沈清歡頭也不抬地研磨花料,”《春江花月夜》的泛音段,第三品走了調。”
林婉兒的紅裙拂過曬匾,驚飛了偷食的麻雀:”蘇景明花了二百兩,買通牡丹坊的調香師。”她指尖彈起粒桂子,正中梁間蛛網,”那老貨說你用的不是桂花,是嶺南的鬼針草。”
沈清歡將石杵往臼底重重一磕。金砂混著花汁濺上窗紙,映出個佝僂的人影。她突然揚聲:”王媽,把新收的桂花搬去後院曝曬。”簷角人影應聲晃動,抖落幾片帶齒的桂葉——正是蘇記糧行特供的防偽標記。
午時的日頭爬上飛簷時,第一籠桂花圓子剛出屜。林婉兒撥動琵琶的剎那,甜香裹著熱氣漫過朱雀橋,連對街茶樓的茶客都伸長了脖子。穿金戴銀的貴婦們攥著盲盒腰牌,絹帕掩不住喉間的吞嚥聲。
”這香氣...莫不是摻了龍涎香?”綢緞莊的劉夫人捏著圓子不敢下口。沈清歡笑著掀開蒸籠布,露出墊底的陳年橘皮:”夫人好靈的鼻子,這是南詔貢橘的果皮。”她故意將橘皮翻面,露出禦用黃綾的殘邊。
人群霎時沸騰。銀錠砸在櫃臺上的悶響驚得賬房先生掉了筆,林婉兒撥弦的手勢越發急促,彷彿在為這場饕餮盛宴助興。斜對面糧行二樓,蘇景明的算盤珠突然爆開,檀木碎屑濺上他殘缺的左手。
暮色初臨時,沈清歡在灶膛灰燼裡發現塊焦黑的橘皮。本該完整的黃綾殘片缺了角,斷口處殘留著細密的牙印——這是宮中驗毒太監慣用的伎倆。她將橘皮浸入鹵汁,浮出的油花竟拼出個”謝”字。
二更梆子響過三遍,沈清歡佯裝鎖門。特意留在案上的食譜殘頁被夜風吹動,頁角的摺痕裡藏著極細的金粉。她蹲在暗處,看著蒙面人用鶴嘴壺往水缸投毒,靴底粘著的桂花混著牡丹花粉。
”謝公子這出賊喊捉賊,演得愈發精進了。”林婉兒的琵琶聲從屋頂飄下,驚得蒙面人打翻鶴嘴壺。毒水潑在青磚上滋滋作響,浮出的氣泡竟帶著崖蜜香。
沈清歡的柴刀架住蒙面人脖頸時,謝雲舟的摺扇正點向其腰間。扯下的蒙面布後是張稚氣未脫的臉——汴京商會最年輕的學徒阿寶,他襟前別著的銀針沾著赤箭麥粉末。
”東郊亂葬崗第三座墳...”阿寶突然口吐白沫,瞳孔裡映出蘇景明黑犀皮手套的反光。沈清歡掰開他緊攥的拳頭,掌心躺著枚帶血的算盤珠,刻著謝家商船的暗紋。
五更雞鳴,沈清歡將新制的桂花圓子碼入漆盒。每個圓子底部都嵌著金砂,遇熱會在舌尖炸開崖蜜的餘韻。林婉兒撚起枚金砂對著晨光:”蘇景明昨夜見了三皇子門客,用的正是這種滇南金砂。”
第一縷陽光爬上匾額時,沈清歡在門檻發現個油紙包。展開是半張漕運司的批文,蓋著謝傢俬印,邊角還粘著桂花的殘瓣。她將批文浸入鹵汁,浮出的金線竟勾勒出阿寶扭曲的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