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煥突然想起父親遺書中的話:\”莫要如為父般為情所困”。她緩步上前,在百官震驚的目光中接過琉璃瓶。
”臣請陛下恩準三事。\”她聲音清朗,”其一,赦免陸府滿門;其二,厚葬劉仲;其三...\”她仰頭飲下瓶中半劑解藥,將剩餘半瓶奉還,”請陛下勵精圖治,開創盛世。”
朱承啟眼中閃過一絲異色。他接過藥瓶一飲而盡,蒼白麵色竟瞬間紅潤起來:”朕準了。即日起,楊思煥晉禮部尚書,入閣參預機務。”
至此,幾方未曾排練卻被演繹得淋漓酣暢的一場大戲終於在朝堂上落了帷幕。
…
三個月後,楊思煥站在文淵閣的窗前,望著生滿野草的窗外,久久不能回神。
案頭堆著的是北涼和談的條款,墨跡未幹。
”大人。”張珏捧著熱茶進來,官服已換成正二品的錦雞補子,”忽爾玥派密使送來白貂皮,說是謝您促成和談。”
楊思煥輕笑。那日大朝會後,她力主與北涼和談,並暗中聯絡忽爾玥——如今已是北涼新王的忽爾玥果然遵守承諾,歸還了河套三州。
”放庫房吧。”她轉向張珏,”劉仲的墓…”再怎麼說,劉仲也是為她而死。
”按一品大將規格修葺完畢。”張珏遞上一枝白梅,”今早陸太傅派人送來的,說是從天由公子墳前折來。”
如今的時節,世間白梅多已經衰敗,只有光禿禿的樹枝。而眼前這枝不知道為何還含苞待放。
楊思煥出了神,她想起宮變那日,劉仲終前瞥的她一眼,那眼神似乎還帶著笑意。再細想,一切畫面突又模糊。
梅枝上五點白苞,將開未開。楊思煥記起陸天由畫像中的梅樹,突然明白陸太傅的用意——梅開二度,盛世可期。
”周大人來信了。”張珏又取出封信,”他帶著孩子們已在徽州安頓妥當。”
楊思煥撫過信紙上熟悉的字跡。那日大朝會後,周世景便帶著孩子離京。他留下的信中說:”待你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時,我們自會重逢。”
門外突然傳來急促腳步聲。皇帝的貼身太監陸公公滿頭大汗地跑來:”楊閣老!陛下在禦書房暈倒了!”
養心殿內藥香濃鬱。朱承啟躺在龍榻上,面容憔悴如紙。見楊思煥進來,他虛弱地揮手屏退左右。
”子初…”
久違的一聲字。
“你可知...朕為何能識破劉仲兵變?”他指著枕邊一個陳舊香囊,”這是朕八歲那年,伴讀小初留下的。”
楊思煥認出那粗糙的針腳與周世景隨身香囊一模一樣,心頭猛地一跳。
”那年朕貪玩,小初替朕受罰而死。”朱承啟咳嗽著,”第一次在瓊林宴見到你,你意氣風發的模樣...像極了她。”
窗外烏雲密佈,看起來就要下雨,天色烏青青的。
楊思煥終於明白皇帝眼中那抹悲憫從何而來——他透過她,看著另一個為情所困的靈魂。
”陛下保重龍體...”
”不必說這些。”朱承啟突然抓住她的手,”朕時日無多。這江山...你要替朕守好。”
楊思煥震驚地看著皇帝腕間浮現的黑線——那是連理枝毒發的徵兆。可明明兩人都服了解藥...
”道衍大師沒告訴你?”朱承啟苦笑,”連理枝解毒需心意相通。朕對你...始終存著利用之心。”
燭光明暗交錯,搖曳在朱承啟逐漸渙散的瞳孔中。楊思煥想起那日他問”要做何選擇”時,自己心中想的不是權力,而是如何結束這無休止的爭鬥。
”傳旨...”朱承啟氣息漸弱,”楊思煥晉首輔大臣,輔佐新君...”
當喪鐘響徹皇城時,楊思煥站在漢白玉石階上,看著跪滿廣場的百官。她手中捧著新鮮出爐的《新政十條》,其中第一條赫然是:”廢除攝魂散等控心之毒,違者淩遲。”
轟隆隆的雷聲滾動著由遠及近,大雨傾盆將皇宮內外刷洗一新。
散落的雨滴濺落在奏摺上,將墨跡暈化。她知道,自己的首輔之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