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終章 驚蟄的雨幕籠罩著太和殿前的九龍……
驚蟄的雨幕籠罩著太和殿前的九龍禦道。楊思煥立於城牆之上, 看著各國使節的傘蓋在雨中連成一片斑斕的畫幕。
”北涼王遣臣送來五色雪梅千株。”北涼使臣拓跋宏單膝跪地,呈上鎏金國書,”願植於兩國邊境, 作百年和好之證。”
楊思煥接過國書, 她抬眼望向殿外, 雨簾中隱約可見鴻臚寺官員正引導各國商賈簽訂互市契約。西域的葡萄酒、南海的珍珠、江南的絲綢,在這春雨中彙聚成一條新的絲綢之路。
…
國子監的晨鐘驚起一樹白鴿。楊思煥走過新落成的萬卷樓,聽見裡面傳來稚嫩的辯論聲。明暉穿著素色襴衫,正與各族學子辯駁《孟子》章句;明昭則在武場上教北涼使臣之子挽弓,陽光下兩個少年的笑聲清脆如鈴。
”首輔大人。”張珏不知何時立在廊柱旁,手中捧著新編的《九洲通典》,”南洋諸國請求派遣學子入太學。”她嘴角噙著若有似無的笑, 袖口露出的傷疤已淡成淺粉色。
楊思煥接過典籍, 扉頁上題著周世景清峻的字跡:”集天下智慧, 成一家之言。”遠處書聲琅琅, 各族子弟共誦《論語》的聲音, 隨著春風飄過新栽的梅林。
…
紫金之巔的祭壇上,五色土堆砌的社稷壇在朝陽中熠熠生輝。楊思煥捧著鎏金玉冊,身後站著三十六國的使節。當她將象徵新政的《均田令》《通商法》埋入壇中時, 下了一夜的雨已在不知不覺中止住了。
祭壇下, 北涼使者正在梅樹下埋下一壇酒, 壇上刻著”平梅千樹時,共醉太平春”。張珏站在不遠處的石碑旁,指尖摩挲著上面新刻的《萬國盟約》,忽然轉頭對楊思煥道:”當年書院那株老梅,我讓人移栽到紫金山了。”
楊思煥聞言,彷彿又回到了數年前的雲溪鎮, 那一年,她窮困潦倒,饑不果腹,卻挑燈苦讀幻想著有朝一日可以高中,如今她功成名就,已遠超她所想。
她良久方回過神來,拍拍身上的塵垢,踩著朝霞緩步上了牛車。年幼的新帝還在宮中等她一同商議國事…
[全文完]
補記:後世史載,大犁首輔楊思煥開創的”萬國會盟”,使各族商路暢通無阻;輔佐幼帝朱文禎勵精圖治,推行均田制,開創太平盛世,流芳百世,為後世之典範。
其子周明昭後來成為第一任”絲路護商使”,其女楊明暉所著《四海醫典》被譯成五種文字,遠播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