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弘哥哥
小太監只隱約記得剛進宮那會兒, 似乎聽人說朝房在西面,當下卻已經顧不得許多,著急忙慌往外走, 一心趕緊尋那周大人來複命。
方才劉翁下過令, 小太監才要出門, 就被人攔住盤問去向。
這是先祖皇帝定下的規矩,這個規矩起因於一件荒唐的往事。
當年先祖皇帝的某位不得寵的側君受過一次寵幸竟有幸懷了龍嗣,這簡直是祖墳上冒煙的好事。
可惜他生産時昏睡了過去,醒來之後就變得瘋瘋癲癲,總是哭個不停,一口咬定自己原生得是皇女,但是那孩子卻在他睡了一覺之後就被人換成男孩兒。
在他看來, 身邊的人都是奸細, 草木皆兵, 他看誰都覺得對方要害自己。
而先祖皇帝年愈不惑方打下這片江山, 是出了名的勤政明君, 晚年精力有限,便很少過問後宮之事。
加之她的子女眾多,毫不誇張地說, 其中不少平庸的兒女她都不定能叫得出名字來。
因此當時那位側君的事被人壓住, 絲毫沒有驚擾到皇帝。最後那位哭訴無門, 終是鑽了牛角尖,放了把火,將自己連同身邊的宮人一同燒死在宮中。
事情鬧大之後,皇帝雖覺得荒唐而不願多理,但為了安撫那側君的族人,便定下了這麼一個規矩:此後大犁後宮中皇嗣誕生之際, 閑雜人等一律不得隨意進出內宮。
這個祖制一則可以保障生産的順利進行;二則可以保證皇族血脈的正統。
況且帝君乃當今陛下的嫡夫,地位非同一般,那個即將出生的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將來的儲君,甚至是未來的帝王。因此不止是帝君的芳華殿,就連半個後宮都是戒備森嚴。
小太監被限了足,又不想殉葬,當下折回偏殿,抖抖索索跪到劉翁面前請示:“小人鬥膽,望翁翁準許小人去一趟朝房。”
劉翁呷了口茶,拿腔拿調地眯眼道:“這會子功夫,去那朝房做什麼?”
“回翁翁的話,正是受帝君口喻。長皇嗣降生,事關未來儲君,恰逢陛下不在此處,倘使內史提筆記下,將來呈予陛下看過,芳華殿也好有個交代。”
劉翁聞言面色微變,轉臉看了一眼裡頭的人,心道:“真是沒了體統,自己懷得是什麼孽世禍根,也敢妄想留下來。倒是曉得留它不住,卻想了這麼一出。將那勞什子史官帶過來,想把這樁醜事抖出來,是要魚死網破不成?”
“翁翁?”小太監見他遲遲不應,恐耽擱正事,複磕頭,“請翁翁示下,可否去請太史府的周大人來?”
“什麼周大人李大人?終歸也是女子,如何能進這芳華殿?”
小太監回:“是男史周大人。”
劉翁心道好熟悉的一號人,一時又想不起來是誰。左右話都說到這份上,已沒有了回絕的餘地,他便道:“帝君說得正是,你便速速去請他來。”又向左右囑道,“再派幾個人去回陛下和太帝君的話,裡面的也妥帖些,務必保證父女平安。”
下面的人皆應了“是”。
…
次日天未亮,帝君産女的喜訊已傳遍整個皇城。
天快亮時,朱承啟開始更衣,為回宮面見閣臣做準備。陸公公一面為他系玉帶,一面低聲說:“芳華殿來了訊息,子時帝君已順利産下長皇女,這會兒芳華殿的小宮人已然侯在外面,正等著向陛下道喜。請陛下示下,是否讓她們現在過來?”
朱承啟只是淡淡地“嗯”了聲,“叫她們進來。”
待那兩個小宮人進來之後,朱承啟兀自說道:“帝君誕育皇女有功,理應封賞,但他妹妹陳少將軍,朕實在是頭疼。”
朱承啟望著陸公公似笑非笑:“近日屢屢有言官檄文參得全是她在軍中的惡行,陸直,你說朕該如何是好?”
殿內燭火通明,橙黃的燭光下,年輕的帝王蹙著眉頭,縱然看起來是一如既往的溫和平靜,卻施予眾人沉沉的壓迫感。
陸公公知道這話哪裡是說給他聽的!自不好說什麼,討那些沒趣,只訕然道:“陛下,臣不好妄論。”
來道喜的兩個小宮人進門時滿面紅光,出去時大氣都不敢出一聲,各自領了賞銀匆匆複命去了。
岷王朱文禎的傷勢其實無礙,不過是小女孩兒貪玩,上馬時扭了腳脖子,朱承啟由著她任性就在王府附近的行宮陪了她一夜,這會兒天要亮了,便要趕回宮去。
歸途不遠亦不近,朱承啟支肘閉目養神,不留神竟睡著了。
他做了好長的一個夢,夢見永宣帝叫他背書,書背到一半,就想不起下半句,一時不敢抬頭看母皇,乖乖伸出手來,戒尺遲遲沒有落下,卻聽他母皇關切地笑道:“是太累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