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改錯字)第六十三章 楊思煥突然半跪……
秋去冬近, 葉落閑庭。
朱承啟在暖閣批閱奏摺,兵部尚書李文全恭立在下首,奏著永宣帝前線初戰告捷的訊息。
“矇寇騎兵放坡下山, 欲借沖力壓制吾軍, 齊王殿下臨危不亂, 命殘兵荷茅以對—借力打力,矇寇的馬剎不住,損失慘重,這便是第一重戰術,剝了矇寇騎兵外殼。”李文全心潮澎湃地奏道。
朱承啟聞言不做聲,提筆蘸硃砂,目不斜視地一心對著摺子。卻是聽了進去, 心道他這皇妹果然狠, 命殘兵上陣, 這損令也就她能下了。
聽尚書又道:“陛下命神機營橫列三排, 輪番上陣, 第一排開火時,第二排彈藥已經備好,第三排備彈, 第一排開完火就立刻後退至第三排, 如此就能保證持續開火, 打得矇寇潰不成軍。”李文全繪聲繪色地描述,熱血沸騰。
朱承啟只是頷首,依舊不動聲色閱他的奏摺。
“後方陛下帷幄帳中,又有齊王殿下沖鋒在前.....”
又是齊王,朱承啟執筆的手一頓,抬眸望著尚書李文全, 緩緩說道:“李大人不做這尚書,便到茶樓說書,未必不得成些事業。”
聽他話裡不好,李文全當即跪地,適有內侍來報:“殿下,太師楊大人求見。”
朱承啟擱筆,適才閱到楊永清的摺子,這人就剛好來了,他道:“不見。”
話音剛落,便聽得腳步聲漸近,不等傳召,內閣次輔楊永清已經闖入閣中,後面還跟著兩個小太監一路小追:“大人,您不能進。”
見她來勢反常,兵部尚書便藉此機會告退了去。
東宮總管劉公公訝異地說道:“楊大人,便是再急也該奉召......”拿腔拿調,語氣怪異。
朱承啟抬手打斷他:“你們都退下。”
話說了一半哽在喉中,劉公公瞥了一眼楊永清,轉而垂首應是。
閣門被合上後,楊永清突然曲膝跪地,摘了烏紗帽擱在身側的地上。
朱承啟緩步走到她身前,望著她:“太師這是做什麼?”
楊永清雙手觸地,將頭重重磕在地上:“臣冒死進言,請殿下誅憩太女遺孤,以絕後患。”再抬頭,額間已泛紅。
朱承啟道:“太師這般作為,實在叫孤琢磨不透——令尊身為昔日東宮太師,忠心輔佐憩太女,憩太女自戕之後,令尊得了訊息慪血而亡,如何到了太師這裡,卻有此言。”
“殿下,先尊忠於平王是真,臣今一心侍奉您也是真。”楊永清道,“說句大不敬的,先尊畢生之憾便是那樁事——未能扶持憩太女承位。先尊臨終時,目不能瞑。到了臣這裡,蒙陛下不疑,幸領太師一職,無論如何,臣都不能再敗一次。”說罷再次叩首,端得是一聲悶響。
一切盡在朱承啟的意料之中,卻是情理之外。
已逝的老楊大人乃本朝開國勳臣,又為廢太女太師,忠心耿耿,一心扶持廢太女,後因廢太女自焚被活活氣死。到了楊永清這裡,女承母業,又被永宣帝封作東宮太師。
東宮遺孤得以保全,當中自然有先太師老楊大人的助力,而今楊永清竟屢次三番上書,請求誅伐方仕林。“當真白雲蒼狗。”朱承啟嘆道。
“殿下......某之赤心,天地可鑒。”楊永清俯首諫道,“說句交底的話,臣唯一的嫡女落水而亡,家中庶女不成氣候,皆與仕途無緣。非說私心,臣死罪——唯一的私心便是輔殿下順利即位,佐成千古明君。而今陛下禦駕親徵,又詔齊王共戰,齊王在前線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與日俱增。”
朱承啟背手微微仰頭,漠然望著高處的琉璃。
楊永清意味深長地說道:“鐵卷丹書在懷,臣冒死問殿下一句。”她頓了頓,才繼續說下去:“殿下可還記得先郕王?”
先郕王是永宣帝唯一的同胞姊妹,永宣帝逼宮,有帝君外戚相助,更有先郕王冒死相挺,姊妹二人合力殺出一條血路,這才舉成大事。
“說句不當說的,那遺孤與齊王總是一父同胞的親姊妹,她們二人若合力謀事,又有餘黨相助,結果不堪設想。萬望殿下聽臣一言,早日鏟除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