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第五十八章 所以你要一直陪著我
楊思煥跨進大堂, 抬頭先看見一個燙金青地大匾,寫了鬥大的四個字“寅清贊化”。壁掛松鶴水墨丹青,大紫檀雕荷紋案上設有二尺來高青銅香鼎。
禮部尚書陶大人高坐在上首, 看著楊思煥進來, 就抬手讓她坐下。
整個大廳只有她們二人, 陶大人開門見山。
“大理寺寺丞劉大人來過,突有急事就回去了,眼下剛走。”
楊思煥微微頷首,就聽著陶大人講。
“大理寺來禮部例行核查賬目,本部需出人陪查,這種事交給你們年輕人來做是不錯的。”陶大人一邊說,一邊起身背手往門外走, “你去同司務說一聲, 本月你就不必點卯, 安心配合她們。”
楊思煥應了是, 抬眼看陶大人已經走遠。
常聽說三司會審, 大理寺便是這三司之一,一般的小案都不會送到大理寺。
案子經過地方知州初審,按察複審, 刑部再審, 最後才會交到大理寺來判決。能到刑部已經算大案了, 如此看來,大理寺輕易不出手,一旦出手,必有大事。
陶大人說得輕描淡寫—例行核查。楊思煥卻覺出蹊蹺。遂將禮部郎中譚政叫到跟前,細問一番才知道,這事果然沒那麼簡單。
哪裡是例行核查, 分明是有備而來。
整肅吏治的風波不斷,禦史臺又有人上書彈劾禮部賬目不清,這次卻不是針對個人,而是直接把矛頭對著禮部來。
文死諫。
如同戰士渴望戰死疆場,古來言官也有個共同的追求,那就是死於進諫。
因進言而死,永載史冊—一人死諫,全家光榮。她們什麼都敢說,巴不得有一天被皇帝殺掉,但事實上,並沒有幾個皇帝敢殺言官,除非她不怕留下千古罵名。
她們連皇帝都不怕,又何懼禮部?
楊思煥揉了揉眉心,陶大人叫她配合大理寺查這些事,等於將她丟到風口浪尖,不論結果如何,她都難做。
一方面,查自己內部人,查不出來會被認為窩庇徇私。原本她因修典升官,就已有不少非議。
禦史臺彈劾的奏摺中,好幾本有她的大名。說來說去,都繞不開那件事:說她找人代編典籍,以此沽名釣譽,欺君罔上。
摺子輾轉到了太女朱承啟手中,她叫人重新謄寫一遍,隱去姓名,又以朱筆親注:“那書孤看了幾遍,受益匪淺,孤信子初,母皇亦然。”
字如其人,整潔大氣。簡簡單單一句話,沉甸甸的壓在楊思煥心裡,說不上是什麼滋味。
她嘆了口氣,這次她陪查,若查不出結果,指不定到時候那些言官又會怎麼說她。
而另一方面,若查出來什麼,陶大人作為禮部尚書,面子上自然過不去。但面子事小,她最怕到時候自己挖到陶大人頭上,那就不好了。
畢竟行走官場,誰也幹淨不到哪裡去,不說遠的,她想起去年科考前,就有人找到她家,趁她不在家,過來送茶葉蛋。幸好文叔想得多,上去翻了翻,這一翻不要緊,籃子底下竟壓著兩只金元寶。
後來才知道來人是大戶人家派來送禮的,家裡有考生,想走歪道。
楊思煥輕拍額頭,想起這些事就頭疼,當初她在禮部不過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都有人來賄賂,更不用說陶大人了。長此以往,有多少人能經得起誘惑?
為了萬無一失,她打算自己先行查過再說。將自己關進政務房,同僚的私賬目她無權查,便將本部的公賬核對一遍。
在堆成山的賬本裡翻了一整天,還真叫她看出了不對勁。
禮部下轄有四部,其中膳部油水最多,專門為朝廷供應牲食、酒藥等,膳部財務流動大,缺口也不小。
楊思煥粗略的核算了一下,就發現有五千多兩的銀子對不上賬。查出這一點,她已經很訝異了,繼續翻了其餘三部,竟發現祀司的缺口更大—缺了近一萬兩。
她明白,掌祀司的不是別人,正是禮部左侍郎孫協...
而她自己偏偏是右侍郎,本朝以左為尊,左侍郎出了事,她這個右侍郎頂上去便是順理成章。
如此一來目的性太強,給人的印象不好,她本無心爭著上位,怕就怕惹人誤會。
不知不覺黃昏已至,她慢慢走出衙門,身後的官服在風中獵獵飛舞,抬頭看著天邊一片赤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