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若笑道,“我又不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富家公子哥,這些年,跟著我,倒是委屈了你,以你的才華,若是去考恩科,只怕已經入仕為官,不用像現在這樣頂著一個秀才的名頭伺候我,只是你這性子還要磨一磨,今日抄了三百遍道德經,可悟出來什麼了?”
阿沁本名孫長沁,祖父是八位異姓王之一,當年青煜太子一案時,孫家牽扯在內,阿沁的父親護著太子妃出逃,在清河岸邊中箭,落入湖中,當時波濤滾滾,便在無音訊。
後來僥倖逃生,便隱形埋名,娶妻生子。
孫父與太子妃失散,便一直暗暗的尋訪,一直到了阿沁十歲的那一年,終於在一個小村莊找到了一直護著太子妃的兩個士兵。
後來阿沁便以書童的身份一直跟在了蘭若身邊。
阿沁知道公子的身份,也知道父親的心願,他們這些年一直暗暗的籌謀,就是希望把公子送上那個原本就該屬於他的位置,為所有的兄弟平反。
不過蘭若對他倒是極好。
這一次是第一次罰他,因為這個刁蠻郡主。
阿沁不敢埋怨,連忙說道,“悟出來了,悟出來了,郡主雖然有些與眾不同,不過以後是公子的學生,公子看重她,阿沁自然要尊重你她的。”
阿沁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因為前車之鑑,孫父一身武藝,不肯教阿沁分毫,久而久之,阿沁對於習武之人便有了輕視之心,所以見到顧盼一個女兒家不習文,反習武,情不自禁的就多嘀咕了幾句。
不過公子看重的人,阿沁自然必須也要看重。
阿沁一邊說,一邊暗暗的觀察自家公子,見蘭若並沒有說一句話,便知自己蒙對了,再一次表示衷心,“放心吧,公子,我會像尊重你一樣尊重郡主的。”
蘭若很滿意,拿起一把扇子敲在了阿沁頭上,“那我今日讓你教那三位姑娘,你可有意見?”
阿沁聽了連忙的搖頭,“阿沁不敢,公子自有公子的主意,阿沁聽著就是。不過我瞧著顧三姑娘知書達理,進退有度,倒是比另外兩位小姐強上幾分,只可惜是庶出。”
顧三姑娘顧柔?蘭若忍不住笑了笑,“沒眼光!”
僅僅三個字,就全然的否定了顧柔。
阿沁想起顧盼,相比之下,顧柔顯然更加附和大家閨秀的氣質,他嘀咕道,“還說我沒眼光,也不知誰沒眼光?”
蘭若一個凌厲的目光掃了過去,“你有想法,便大聲說一遍,不要嘀嘀咕咕的。”
阿沁知道自家公子的性子,最是護短,如今收了顧盼為徒,自然由不得別人多說半分。忙笑了笑,“公子,我是說,小郡主習武出身,只怕於文墨上要差一些,若是一年之後,我教的三位姑娘勝過小郡主,公子的名聲怎麼辦?”
只怕世人會說,蘭若公子不過浪的虛名,連個書童也不如。
蘭若笑了,眼角眉梢如沐春風,“你覺得你家公子是為了名聲?阿沁,這些虛名我從不在意。”
他不是為了虛名。
也不是為了帝王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