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昔日軍人
————————————————————
.....
詛咒,原指祈求鬼神降禍於所恨之人。
然而這所恨之人卻是自己——
該如何詛咒?
不死的詛咒看似一種“快活”、看似可以一直活在這世間。
然而對某些人來說——
這是一種無盡的折磨。
比如眼前這個叫蒲生的、看似年輕早已經不再年輕的小傢伙。
他的怨恨到底從何而來——
從民國?
民國二十六年嗎?
......
那彷彿是一個遙遠的故事。
生生不息,奮鬥不止……
他只想做一名安安靜靜的學生。
找一個能放下書桌的地方
事實上他卻很忙——
要養成天然屬『性』的『性』格,還要剷除各路牛鬼蛇神;
要不做亡國奴、又要趕走外來韃子……
向來遊刃有餘的他,在這條道路上,卻朝著他無法預料的路線狂奔而去……
那一年。
他作為一名學生開始參與有幸。
那天是七七事變爆發的前幾天的一個夜裡。
日軍的守軍已經到了橋對岸。
慵懶的國民『政府』,依舊期盼著政治協商來解決這場避不開的矛盾。
愚蠢無知。
那些飽讀書籍的學生成為了一堵血肉之強,然而迎接他們的卻是一顆顆火熱卻又無情的子彈。
蒲生就在那些子彈當中倒下了。
所幸的是他命大,僥倖使得他活了下來。
被一個軍人救走。
就這樣參加了抗日的軍隊。
再然後.....
他的怨恨到底是從何而起的呢?
.....
老僧人沒再多語,他對著那昏『迷』的蒲生開始唸叨: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不可能用仇恨來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愛來止息,這是一個永恆的真理。”不要把別人帶來的傷害,深深地留在你的記憶中,在那裡繼續侵蝕你的心;忍辱求和,受辱不怨,既是一種處世方法,也是一種高尚情『操』。寬容是一種雅量,是文明和胸懷,更是一種人生的境界。你寬容了別人就等於寬容了自己,寬容的同時也創造了生命的美麗。寬容還是制止報復的良方,善於寬容的人不會被世上不平之事所擺弄,即使受了他人的傷害,也絕不去冤冤相報,而是時時提醒自己:“邪惡到我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