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野先生
————————————————————
.....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
那破舊的房梁下,泥塑的牆壁,漏水的房頂,隨時可能會倒下的牆柱。
響徹的是來自於貧苦世界對這世界,外面的世界,富裕的世界的追求。
那算不得講臺的講臺上,身後是一塊鍋底灰塗成的黑板前。
那穿著當地『婦』人打扮的年輕女子,束著她黑『色』的長髮,在那裡緩緩輕輕唱著她口中的《木蘭辭》。
這首詞本沒有歌調,然而對於音樂學院的大二學生胡婷婷來說。
這算不得什麼大事。
她本就有天賦,又容貌姣好。
單憑那一聲悅耳的音調已然吸引了山野的吸引,更別說她那般的美麗,笑容如此的燦爛。
讓這座沉寂了太久的大山彷彿聽到了希望一般。
讓眼前這十幾個孩子彷彿瞧見了他們註定和別人不再一樣的未來一般。
那胡婷婷自稱自己是南野先生。
所以,她時常會以一身漢服的打扮,出現在學生面前。
因為貴族子弟,故而,家境殷實,所以......她給這座山村學校帶來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改變。還有物質上的。
她說她想要改變這一代孩子對漢文化的追求。
即使她能改變的只有眼前這十幾個人而已。
然而她會盡力。
花光了身上錢財,她的改變之路依舊沒有停止。
她親自動手,做著簡易的樂器,從最基礎的音樂知識開始教導這些孩子。
此時此刻,她將語文跟音樂結合,一邊唱給孩子們他們第一次聽見的:“木蘭辭”、一邊講述道:
“這一段,寫木蘭決定代父從軍。“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聲,唯聞女嘆息。”唧唧是嘆息聲。木蘭當戶織,卻不聞機杼聲,這暗示木蘭此時已無心織造。唯聞女嘆息,進而暗示木蘭內心憂思深重。以“唧唧復唧唧”開頭,則此一暗示,效果突出。起唱已見出手不凡。“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兩問實是一問,出以排比,便扣人心絃。“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問得那樣關切,回答卻如此平靜,可見木蘭『性』格之沉著,亦意味著木蘭內心之憂思,經過激烈衝突後,已毅然下定決心。“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徵兵文書連夜發至應徵人家,這說明軍情十分火急,顯然是敵人大舉進犯。可汗大徵兵,則千家萬戶皆有關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書指徵兵名冊,十二卷是言其多,卷卷有父名是誇張,言父親應徵,冊上有名,千真萬確也。“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此二句言一事:家中父老子幼,支撐門戶唯有木蘭。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之凝聚,亦為巾幗英雄本『色』之發『露』。”
.....
那些孩子似懂非懂的聽著。
等到這節課結束的時候,已經是中午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