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看重元晉,不像之前那般猜忌,再加上自己的身子漸漸好了起來,倒是就這麼度過了之前的混亂場面。
淑妃自然不喜,如果照著這個局勢發展下去,那就沒元皓什麼事了啊。
要是元晉越來越好,皇帝順理成章將他立為太子,元皓便毫無機會。
如果還想把太子弄下去,那怕是要造反。
張家人比淑妃還要著急,張大人一輩子賣力,還是不上不下的,這些年因為女兒得寵,兩個兒子又掙上了軍功,這才過上了好日子。
如今朝中可沒人敢惹張家,皇上也要給張家幾分面子,他還等著自己的孫兒做了皇帝,將來張家可就是正經的皇親國戚了。
可要是讓翼王做了太子,將來繼承大統的人變成了翼王,他還怎麼當皇親國戚?
這幾年仗著自己女兒得寵,兒子又有能耐,張大人可沒少跟陳仲謙對著幹。
要是翼王做了皇帝,陳仲謙可就是國丈了,到時候他又如何敢惹?
他就是看不慣陳仲謙順順利利的,年紀輕輕就成了京官,皇上看重,女兒又爭氣,一個成了翼王妃,一個被封為郡主,這多有福氣啊。
他的妻子又是名動京城的名醫,兩個兒子一文一武,都是拿得出手的,他拿什麼跟人家比?
如果翼王被立為太子,更是沒有人敢和陳仲謙叫板了,只要一想到這件事,張大人就沒法高興。
就為了爭口氣,他也不想被陳仲謙比下去,現在還沒有定論,誰知道皇上最後會將誰立為太子呢?
誰說他的外孫就沒有機會了?那可是皇上的兒子,正經的淑妃主子生的,一樣尊貴無比,花落誰家還不知道呢。
張大人覺得,雖然現在形勢對自家不利,但是不代表就要認輸了,皇上這不是還沒立太子嘛。
就像皇上說的一樣,也許他是因為三皇子年幼,所以才沒有讓三皇子歷練呢,也許對三皇子也很信任的。
心裡覺得還有希望,張大人就不肯放棄,一直讓張夫人進宮問淑妃的意思。
張大人不是個能想出好主意來的,如今兩個兒子又不在身邊,這麼大的事情,自然要跟淑妃商量。
淑妃也被他們安慰著,也覺得皇上是因為覺得元皓年紀太小,所以才沒有讓元皓接觸政務。
騙來騙去,把自己都騙進去了。
前方戰事一直在進行著,雙上不上不下,分不出勝負。
但對於陳國來說,贏不了就算是輸了,國力差距在這裡,連魏國都打不過,就算最後讓魏國消停了,別的小國也會虎視眈眈。
皇上的身子雖然好多了,但是想著前方戰事,依舊是時常嘆息。
此時陳國還沒有放棄與魏國和談,但對方明顯是下定了決心,那是怎麼也不肯讓步,就算是自己也掉一層皮,那也得讓陳國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