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院的學生們相處得很好,平時互相幫助,倒是都很優秀。
最開始也是有矛盾的,特別是林喜悅招了女學生之後,男學生大多會覺得不合適,甚至骨子裡就是看不起女子的。
林喜悅也不著急,之後多次設定考試環節,讓大家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
幾名女學生最開始考試是完全考不過別人的,因為她們連字都不識,不僅要學醫術,還得同時學認字。
這讓仁心院的男學生們更是看不起女子,但是一兩年之後,幾名女孩子就漸漸追上了他們,考試成績不分高下。
再到之後,可以超過其中一部分人了,當時還讓其他人質疑過是不是成績有問題。
因為林喜悅是設立了獎學金的,成績優異的學生可以拿到不少獎勵,所以大家都很認真地對待每一次考試。
雖然仁心院的學費並不貴,但是如果考試成績很好,在這裡學醫術,不僅不用花錢,還可以賺錢呢。
這些學生都不是出自家境殷實的家庭,自然是能省下一些就省一些的。
所以當那幾名女學生的成績開始超過其他人,仁心院的男學生就開始質疑。
當時林喜悅不讓人管,就讓他們鬧,等鬧得厲害了,她才出面組織一場公平競爭,不用試卷考試,互相給對方出題。
這就是憑真本事,而且是自己給對方出題,也不存在漏題的可能,這樣子就沒人有意見了。
仁心院所有人自願參加比試,最後五名女學生有兩名都贏過了男學生。
雖然依舊對結果驚訝不已,但是卻沒人敢說什麼了,人家就是比自己厲害啊。
從那以後,仁心院的所有學生學習熱情更加高漲,先生只覺得省心了不少,十分認同林喜悅的辦法,這是讓所有學生心服口服啊。
在這個時代,男子就是比女子能耐,這些男子怎麼都有些輕看女子的,被比下去更是無法忍受。
就算是為了證明自己,他們也會更加努力,所以,仁心院的學習氛圍越來越好。
仁心院三年招收一屆學生,每次都會有一兩名女子,如今仁心院已經初具規模。
林喜悅打算模仿前世學院派的培養方式,將仁心院分出幾個不同的班級,主要學習的內容不同。
有主修內科的,也有外科的,外科又分為傳統治療方式和手術方式,另外還有主修針灸的。
這些學生不能借助她的空間,所以能學的手術有限,林喜悅就讓人精心打造了幾套手術器具,教他們一些在這個時代的條件下能做的小手術,這樣就很安全了。
林喜悅這麼分是想讓他們找到學習的重點,同時也能學自己更感興趣的方面,這樣能學得更精。
但是也不能因為學了一樣就放棄其他的,要想從仁心院學成離開,必須要透過嚴格的考試,涉及的當然是所有的內容,無法透過就要繼續留下學習,要不然不能去醫館。
這就相當於畢業考試,當然了,學生也能選擇不聽從仁心院的安排,就算沒有透過,不讀了不就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