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郡,多日不見,風采依舊啊!”
劉岱看到曹『操』,當即大笑著走上前去,彷彿是兩位許久未見的好友重逢。
“使君可是風采更勝往昔啊!”
兩人寒暄過後,劉岱當即拉著曹『操』進入府內,而後吩咐下人大擺筵席,為曹『操』接風洗塵。
典韋謹記關羽命令,與曹『操』形影不離,劉岱看到典韋以後,亦是心中大驚。
“這不是孟卓麾下大將典韋嗎,為何會與孟德一起?”
諸侯討董之時,典韋步戰以一敵二,大戰顏良、文丑而不落下風,可謂是名震天下。
劉岱身為討董諸侯之一,自然認識典韋。
他當然知道,張邈戰死以後典韋投奔了關羽,這麼說其實是故意為之,為的是打壓曹『操』氣焰。
無論程昱猜測是否正確,曹『操』此行都必定有所目的,先打壓一下對方氣焰,無疑就會在談判中爭取到更多主動權。
曹『操』、典韋二人聞言,都是眉頭微皺。
張邈之死,曹『操』心存愧疚,典韋在張邈死後轉投關羽,雖然情有可原,終究不是什麼值得稱頌之事,自然不願被人提及。
劉岱此舉,無疑是揭人傷疤,傷口撒鹽。
曹『操』眼睛微眯,嘆道:“大將軍奉天子詔書,起兵五萬圍困陳留,為朋友故,『操』雖兵微將寡,亦不吝己身,傾巢來援。”
“奈何我等螳臂擋車,在陳留與大將軍相持半月,最終仍舊城破,孟卓不幸死於『亂』軍之中,吾亦中伏被俘。”
“技不如人,『操』不怨大將軍,為了麾下將士『性』命,只能投降,典將軍亦是為了安置孟卓家眷,再加上大將軍三番五次盛情相邀,這才歸順朝廷共舉大事。”
曹『操』這番話,無疑是為自己以及典韋洗白,非但為自己二人投降找了藉口,還顯得自己有情有義。
且曹『操』說是歸順朝廷,也在變相告知劉岱,關羽佔據大義,他們投降也無可厚非。
然而,說完這番話以後,曹『操』話風突變,嚎啕道:“雖如此,奈何孟卓仍舊不幸隕於『亂』軍之中,『操』每念及於此,只覺心如刀絞。”
“使君身為兗州刺史,陳留乃兗州下屬郡城,陳留被圍,吾雖兵微將寡仍奮不顧身,使君為何不出一兵一卒,以致陳留失陷,孟卓殞命?”
“我等數千兵馬,都能守住陳留半月,若使君遣大軍相助,何至於此!”
言畢,曹『操』嚎啕大哭,淚如雨下。
刺史府內眾人見狀,都是面『色』赤紅,劉岱更是羞得無地自容。
劉岱本來要挖苦曹『操』、典韋,卻沒想到曹『操』反將一軍,先說自己兵微將寡,仍舊奮不顧身救援陳留。
隨後再指出劉岱見死不救,兩者對比,不僅越加得曹『操』仁義,也更顯得劉岱無情無義,沒有盡到刺史應有的責任。
劉岱終究是一方諸侯,被曹『操』這麼當面打臉以後,經歷了才開始的羞憤,終究還是厚著臉皮道:“吾聽聞陳留被圍,恨不能背生雙翅,盡起大軍前往救援。”
“奈何青州黃巾肆虐,屢次襲擾兗州郡縣,吾身為兗州刺史,有保境安民之責,早就將兵馬全都調去剿滅黃巾。”
“我本來想著先給陳留運輸糧草,待平定黃巾餘孽以後,再發兵救援,卻沒想到陳留如此快就被攻破,孟卓也不幸戰死!”
“孟卓啊,是我對不住你!”
說著說著,劉岱也如同曹『操』那般,嚎啕大哭起來。
只不過,相比起涕淚橫流的曹『操』,劉岱演技與其相比明顯不是一個檔次,只是乾打雷不下雨。
曹『操』見狀,心中暗自冷笑,表面仍舊做出嚎啕大哭、涕淚橫流的模樣。
程昱待在角落,冷眼看著兩人互飆演技,不發一語。
只是程昱心中此時有太多疑『惑』。
說實話,程昱之所以屢次拒絕劉岱徵辟,除了覺得劉岱並非成大事之人以外,未嘗沒有相中曹『操』,想要投其麾下的原因。
在程昱看來,曹『操』不僅有梟雄之姿,更是足智多謀之輩。
程昱已經大致瞭解陳留城破的過程,陳留以那種方式被攻破,雖看似在情理之中,程昱心中仍舊有許多疑『惑』。
如果是張邈守城,中瞭如此簡單計策導致城破,尚且可以理解。
然而,無論是足智多謀的曹『操』,還是知兵善戰的曹軍諸將,都不可能會如此輕易中計。
正是因為內瞭解曹『操』及其麾下諸將,程昱才百思不得其解,陳留為何就如此輕易被攻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