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正是知道這些,才不覺得有人能開萬世之太平。
關羽道:“君主昏庸殘暴,只因天子執掌天下,權力太高,又是皇室代代相傳,不能保證每代君主都為明君耳。”
“權臣謀逆造反、『奸』佞弄權朝堂,亦與君主及制度脫不開干係。”
“至於天災人禍,不可避免,唯有強大己身,預防天災,並以盈餘之國庫救濟災區,方能儘量避免慘劇。”
“土地兼併,乃歷朝歷代之頑疾,非三言兩語能夠講通。”
“異族入侵,皆為自身不夠強大,國富民強,軍力鼎盛之時,哪有異族膽敢入侵?”
“概而言之,孟德兄所說這些,禍根都源於制度。”
“欲開萬世太平,必須打破舊有秩序,創立全新政治制度,方有希望能夠成功。”
曹『操』眉頭緊皺,繼而搖頭道:“歷朝歷代先賢無數,很多人哪怕皇族,都在思考如何能夠永享太平。”
“事實證明,沒有任何政治制度,能夠做到這點。”
關羽道:“君主集權乃為人治,若君臣賢良,則天下安康,如若不然,天下必『亂』。”
“然人之才能、品德、志向,有高低之分,想要寄希望於人治,使天下永享太平,難如登天。”
“唯有廢除人治,依法治國,方能永享太平。”
曹『操』聞言眉頭大皺,反問道:“雲長欲相仿秦乎?”
關羽亦是搖頭:“秦自商鞅變法以來,的確注重法制,卻仍舊仰仗人治,秦始皇若非‘奮六世之餘烈’,也未必能夠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自秦孝公以來,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到秦始皇統一天下,正好經歷七世。
七代秦國國君,除了繼位三天就死去的秦孝文王,不能評價其是否為明君以外,其餘君主,哪怕只繼承三年國君之位就死去的秦武王以及莊襄王,也不能算是昏君。
其中若出現一代昏君,也許整個戰國的歷史就會被改變。
這也是為什麼,關羽並不認同秦國的制度,因為他在後世,見過更完善的社會制度。
雖然後世的社會制度,並不見得符合此時社會情況,卻也可以加以借鑑,建立出具有東漢特『色』的政治制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曹『操』這個時候,倒是真的疑『惑』了,問道:“那麼雲長心中,究竟何種制度才能開萬世之太平?”
關羽沉『吟』半晌,深吸口氣,道:“建立相對完善律法,廢除皇帝至高無上的統權力,將權利下分到三公府,再以律法監督這些大臣。”
曹『操』聽到這裡,先是無比震驚。
廢除皇帝至高無上的統治權力,這種言論,對於這個時代的人而言,簡直不敢想象。
只因君權神授,天子至高無上,這種思想早就已經深入人心。
“雲長難道是想,廢除天子?”
曹『操』心中震驚莫名,已經來不及反駁關羽言語中的漏洞,只想弄清楚關羽的真實想法。
“孟德兄,我並非想要廢除天子,只是想要廢除天子至高無上的權利。”
“在我設想中,陛下依然是國家名義上的最高領袖,依然很受人民愛戴、尊重,卻僅限於精神方面,並無實質『性』權利。”
“除此之外,三公九卿制度將被全面整改,三公接管皇帝權利,分別擁有行政權、立法權以及司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