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被帶到帷幔後面,也是賈詡計策。
賈詡早就告誡過關羽,佔據雒陽擁立天子,的確可以奉天子討不臣。
與此同時,卻也要面臨來自朝臣以及天子的壓力。
朝中公卿大多出身世家,想要屈居關羽這個武夫之下,自然心懷不忿。
可以預料,關羽日後必然要與朝廷公卿明爭暗鬥。
賈詡也曾問過關羽,究竟想做忠臣,還是想做權臣,亦或是想要取而代之。
關羽沉『吟』許久,終究還是答道:“只要能夠平定『亂』世,讓天下百姓免受戰『亂』之苦,無論權臣亦或是忠臣,都無所謂。”
“只不過,關某願向天起誓,此生絕不取而代之。”
賈詡沉『吟』許久,最終嘆道:“『亂』世出英雄,主公有此忠君愛國之心,詡敬佩不已。”
“然而朝堂之事,很多時候身不由己啊。”
“主公若想平定四方,必然要執掌朝堂,權勢蓋過天子,如此方能毫無掣肘,全心全意平定『亂』世。”
“然易地而處,假如主公處於天子位置,又豈會心甘情願充當傀儡?”
“滿朝公卿若是圖謀主公,主公完全可以誅殺叛逆名義大開殺戒,然而若陛下欲除去主公,主公又當如何?”
關羽聞言,久久不語。
此時,他不由想起了歷史上的曹『操』。
也許一開始,曹『操』的確抱著匡扶社稷之心。
只是隨著自身權勢的不斷增加,以及劉協三番五次的小動作,才徹底磨滅了曹『操』的忠君愛國之心。
一代梟雄,也慢慢長成。
關羽捫心自問,假如自己處於曹『操』那種境地,真的會愚忠到還政於天子嗎?
答案是否定的。
天下不定,哪怕關羽將權力歸還天子,朝中大權最終也只會落入朝臣之手。
所謂的皇帝,只能淪落為傀儡罷了。
“還望軍師教我。”
關羽內心,無比糾結。
他既不想揹負國賊罵名,又想執掌朝廷軍政大權,毫無掣肘的平定四方。
然而,想要兩全其美,何其難也。
賈詡聞言,卻是笑了起來:“皇子辯被呂布劫走,未嘗不是一件美事?”
關羽奇道:“軍師何出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