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為盟畢。
關羽揮舞手臂,厲聲高呼:“我等既為興大義而來,自當有王師風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若毫無軍紀,禍『亂』百姓,又與盜匪何意!”
“我既為盟主,自當頒佈軍令,約束諸侯以及各部。”
諸侯聞言,臉上雖有不自然之『色』,卻也沒有人開口說什麼。
很顯然。
關羽所頒佈的軍法,在此之前已經與諸侯透過氣。
軍法雖然嚴苛,卻也都在情理之中,哪怕諸侯心中有些發憷,仍舊不好出言反對。
壇下眾人聞言,都將目光放在了關羽身上。
關羽深吸一口氣,當即氣沉丹田,開始宣讀軍法。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關羽剛剛喊完,附近臺下的張飛等人,亦是齊聲吶喊。
他們如此舉動,也是為了讓在場所有人,都聽清楚軍法內容。
這個時代,畢竟沒有話筒。
哪怕關羽聲音很大,數萬人排成的隊伍仍舊很遠,若沒有眾人齊聲宣讀,恐怕很多人都聽不清楚。
“其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
如果說,第一條講得是宏觀軍律,讓士卒們知道最簡單的進退、起伏軍令。
那麼第二條軍令,就是為了治那些行為散漫的軍卒。
“其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第三條軍令,為的是防備有士卒懈怠,不能嚴格完成主帥下達的命令。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制,此謂構軍,犯者斬之。”
第四條軍令,為的是防備士卒們相互抱怨,動搖軍心。
只不過,這一條軍令,就顯得有迴旋空間。
更教難制,方才斬首。
也就是說,假如有人只是稍微抱怨,如果能夠及時改正,也會被免罪。
假如有士卒屢教不改,只能斬首示眾。
“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
軍隊要保持嚴肅氣氛,太過輕佻就會影響軍容、軍心。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