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眾人如此輕易,就推舉自己為盟主,關羽卻是有些疑『惑』了。
他本以為,以諸侯驕傲的『性』格,肯定會瞧不起自己出身,想要號令諸侯有些難度。
不過細細想來,諸侯有此舉動,倒也是情理之中。
論功績,縱觀整個大漢,也無人能和關羽相提並論,更不用說在場諸侯了。
除了孫堅、曹『操』以外,其餘諸侯根本沒有什麼驕人功績。
論威望以及統兵才能。
關羽百戰百勝,威震華夏,叛軍聞之即喪膽,在場諸侯更是不能相提並論。
論官職,縱然不算丁原冊封的驃騎將軍,關羽官職也冠絕諸侯。
還有就是,關羽麾下士卒精銳,將領善戰,諸侯也不敢輕易得罪。
最為重要的是。
關羽不僅佔據以上所有優勢,還擁有先帝遺詔,又有曹『操』、孫堅支援,這才讓諸侯願意跟隨。
假如諸侯無視先帝遺詔,不聽關羽號令,就沒有領兵攻打定遠的藉口。
若強行興兵,只能背上叛逆名聲。
眼看關羽統領諸侯已成定局,袁紹卻仍舊想打擊一下對方聲望。
“驃騎將軍,河內太守亦為會盟諸侯之一,何不將其釋放,交還王太守麾下軍隊?”
諸侯聞言,亦是將目光放在了關羽身上。
關羽聞言,卻是眉頭緊皺,繼而搖了搖頭。
“吾率軍攻下河內郡,並非為一己之私,只是想要佔據河南尹北方,威懾雒陽耳。”
“在此之前,吾數次作書於王太守,欲從河內借道,王太守非但不允,反而令人死守箕關,阻止我軍東進。”
說到這裡,關羽環顧眾人。
“且吾攻入河內以後,河內百姓、士族,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諸位可知為何?”
孫堅好奇問道:“為何?”
關羽答曰:“只因王太守在河內時,行政頗為失德,致使河內怨聲載道。”
曹『操』急忙問道:“敢問驃騎將軍,王太守施政有何失德之處?”
關羽道:“王太守令屬下暗中尋訪,但凡發現有人犯罪,無論有無證據,都將其扣押嚴刑拷打。”
“不僅如此,還『逼』迫罪犯家人花錢抵罪,若不交錢,宗族、家人就要一同獲罪處刑。”
“罪犯獲罪,又與家人何干?”
“無故牽連家人、宗族,百姓如何不會怨聲載道。”
“不僅如此。”
“還有貪官汙吏欺上瞞下,肆無忌憚抓走富戶勒索財物,以致冤案不斷。”
“朝廷本就叛『亂』四起,王太守此舉非但不能牧守一方,反而是官『逼』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