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荒四起,朝廷沒有錢糧又如何賑災、安撫民心?”
“安撫不了民心,活不下去的百姓勢必還會再次作『亂』,朝廷又哪裡來的錢糧用以平叛?”
“算勉強穩住局勢,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又如何分得到土地?”
“算能夠分到土地,誰又能保證,他們的田地不會再次被貪官汙吏,以及豪強世家奪走?”
關羽之言,字字誅心。
特別是聽到最後一句話,曹『操』聽到以後,瞳孔更是急劇收縮。
這麼多年了。
曹『操』終於見到關羽這等,能夠一針見血戳要害之人。
貪官汙吏,以及豪強世家侵佔土地。
也許有很多人看出這個問題,卻從來沒有人膽敢當眾提出。
因為,這無疑是要與天下豪強世家為敵。
連那些分封食邑的皇親貴族,也是既得利益者。
歷史。
曹『操』雖然也看出這些問題,他活著時甚至一邊利用世家,又一邊刻意打壓。
可惜的是,世家、豪強實力太強。
哪怕雄才偉略如曹『操』,在面臨內憂外患的時候,也不得不妥協。
魏帝曹丕時期,其採納了陳群的九品正制度。
雖然這個制度本意,乃是為了提朝廷選拔賢才。
可惜到了後來,負責選拔之人皆是出自門閥,他們自然會舉薦世家子弟。
如此一來。
門閥實力再度膨脹,連朝廷也沒辦法壓制,寒門士子再無出頭之地。
曹『操』也並非出身豪門。
他乃宦官之子,素來為世家之人所瞧不起,親戚夏侯氏也並非豪門。
也許有人會錯誤的以為,夏侯惇、夏侯淵皆出自大族。
其實並非如此。
根據《魏略》記載:時兗、豫大『亂』,淵以飢乏,棄其幼子,而活亡弟孤女。
夏侯淵連自己兒子都養不活,由此可以看出,他們當時生活何等艱難。
所以,曹『操』對於世家大族,其實也沒有太多好感。
故此,他聽到關羽這番話以後,雖然震驚,卻也在心贊同這種言論。
不過面對關羽的質問,曹『操』也拿不出真正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只能答道:“如今唯有先除張讓,穩住民心,再徐徐圖之。”
“只要陛下聖明,又有君侯這等忠誠良將,並非沒有可能穩住天下局勢。”
關羽聞言,卻是暗自搖頭。
曹『操』其實說的沒有錯。
別看大漢如今千瘡百孔,卻是威嚴尚在,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只要州牧制度沒有施行,天子沒有放權地方,天下再『亂』都不至於分崩離析。
假如劉宏是那種雄才大略的君主,又有關羽、曹『操』這等人才真心輔助,大漢未必沒救。
關羽自忖。
若劉宏乃聖明君主,哪怕自己舍掉『性』命,也會助其清平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