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才聽屬下說,孟德現在只是白身?”
關羽暫時不想談論張讓,反而轉移話題,開始詢問曹『操』如今情況。
曹『操』聞言,卻是微微嘆了口氣。
對方講述過後,關羽才知道,曹『操』如今為何只是白身了。
曹『操』的確因為討伐黃巾立下大功,而後升遷為濟南相。
曹『操』擔任濟南相任之初,濟南國內十餘個縣城,縣長吏多依附權貴,貪贓枉法。
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
曹『操』到職,卻大力整頓,接連奏免十分之八長吏,使得濟南震動。
貪官汙吏,紛紛逃竄。
數月內,曾經貪官汙吏橫行的濟南國,變得‘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由此也能看出,曹『操』‘治世之能臣’的稱號,並非只是妄言。
隨後,朝廷又任命曹『操』為東郡太守。
可惜的是,劉宏那時正好聽信十常侍讒言,開始大肆斂財。
曹『操』遷為東郡太守,自然要繳納郡守應有的錢財。
曹『操』不願妥協,託病迴歸鄉里,秋冬弋獵,過著隱居的生活。
他如今聽聞因張讓進讒言,導致車騎將軍被免職,而且調往雒陽受審,曹『操』這才提前來到谷城,等待關羽。
關羽聽完曹『操』經歷,不由肅然起敬。
他固然知道曹『操』年輕時候,有著憤世嫉俗的情感,還帶著濃濃的遊俠氣息。
關羽卻無論如何都想不到。
曹『操』寧願放棄一郡太守職位,也不願向可笑的買官政策低頭。
事實,曹『操』歷史也是為此緣故,足足隱居了四年,才再次被召回京城為官。
這個時空,卻因為關羽的緣故,曹『操』提前離開了隱居之地。
“我等為官一方,不能保百姓安康,反而要搜刮錢財買官,簡直是恥大辱!”
曹『操』講到這裡,雙拳緊握,臉『色』也是漲得通紅,顯然心怒極。
關羽聞言,重重嘆了口氣,而後搖頭不語。
張讓等人所作所為,也讓關羽怒火饒。
奈何他也知道,若非劉宏迫於局勢,不得不啟用宦官,收刮錢財、制衡世家以及外戚,十常侍絕對沒有可能如此囂張。
說到底,所有事情還要怪在劉宏身。
“我曾聽聞,君侯初次入京之時,當著陛下以及張讓之面,怒斥十常侍禍國殃民。”
“『操』每每想到此時,都對君侯之豪情敬佩不已。”
“如今『奸』臣當道,十常侍禍國殃民,以致民不聊生,叛『亂』四起。”
“連君侯如此戰功赫赫之功臣,都被張讓小人陷害,落得此等局面。”
“『操』雖只是一介匹夫,卻也不吝殘軀,願殺張讓以救天下!”
看著臉『色』堅毅,表情絲毫不似作偽的曹『操』,關羽心卻是閃過一絲疑『惑』。
在他看來。
曹『操』應該是那種心機深沉,『性』情多疑之人,絕不可會輕信別人。
他想不明白。
對方為何初見自己,尚且沒有推心置腹,表『露』出要除掉張讓的決心。
不過很快,關羽想通了其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