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前面那段是說,假如將帥對待士卒如嬰兒般體貼,士卒就可以跟隨將帥赴湯蹈火;假如將帥像愛子那般對待士卒,士卒就可以與將帥同生共死。”
“我觀雲長所作所為,算得上是體恤下屬,就連那些被編入先鋒軍的鮮卑俘虜,雲長都以手足待之。”
“正是因為雲長對於下屬的仁愛以及體貼,才會有數日連破十部的驕人戰績,才會讓士卒們對你如此擁戴,哪怕你被調往輜重營他們也念念不忘。”
“然而在這句話以後,孫子還說道‘厚而不能使,愛而不能令,『亂』而不能治,譬若驕子,不可用也’。”
“這句話就是說,對於士卒如果過分厚養而不能使用,一味溺愛而不能驅使,觸犯軍法也不嚴肅處理,這樣的軍隊就好比被驕縱的孩子,根本不可能用來打仗。”
說到這裡,臧旻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
“阿羽對待下屬十分仁厚,甚至以手足相稱,假如遇到必須捨棄大部分士卒獲得戰爭勝利的情況,你又會怎麼做?”
雲長聞言毫不猶豫的答道:“若要犧牲絕大多數士卒獲得勝利,某寧願不要這勝利。”
“荒謬!”
然而云長話音剛落,就聽見了臧旻嚴厲的斥責。
“也許你覺得犧牲大部分士卒獲得勝利,這是自己仁慈的表現,有時候反而會害死更多士卒。”
“正如這次對待鮮卑人那般,假如我因為一時仁慈,而不使用非常手段將其屠戮殆盡,日後鮮卑人反叛導致大軍傷亡殆盡,又當如何?”
“自古以來,慈不掌兵。”
“這種慈不僅指對待敵人不能太過仁慈,對待下屬也不能太過仁慈。”
“假如對待麾下士卒太過仁慈,也許會得到他們的擁戴,卻也會降低自己在士卒心中的威望,以致士卒上下不分,甚至會導致軍令不通。”
“恩威並施,方是為將之道。”
說到這裡臧旻停頓了一下,看了看凝神聆聽的關羽,暗自點頭。
“一將功成萬骨枯,真正優秀的將領可以為了勝利不折手段。”
“只有不斷帶領士卒們獲得勝利,才會真正得到他們的擁戴。”
“否則,只講仁愛而屢戰屢敗的將軍,絕對不會有人願意跟隨這種人打仗。”
“戰場上沒有對錯,只有勝負。”
“記住我今天的話,如果你想成為一位真正合格的將領,就必須要學會如何取捨,如何對待敵人,如何對待下屬。”
“有時候看似仁慈的舉動,實則愚蠢之極。”
“為將者若不能殺伐果斷,若不能為了勝利拋棄任何私人感情,就不可能成為真正的名將。”
雲長離開了主帥營帳,腦海中仍舊回『蕩』著臧旻的那番話。
“慈不掌兵。”
“慈不掌兵。”
在此之前,雲長以為‘慈不掌兵’只要不對敵人產生『婦』人之仁即可,卻從來沒有想過,對待自己麾下士卒也不能太過仁慈。
“真的要,一將功成萬骨枯麼?”
雲長走在營寨內,身影有些蕭索。
喜歡漢末武聖請大家收藏:()漢末武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