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賈璉一行人踏上了回賈府的歸程。一路上黛玉沉默寡言,眾人都以為黛玉心傷於林如海的去世而情緒低落,這種事情用言語是難以開解的,只能靜靜等待黛玉的心情好轉,不過眾人因此行事說話都格外謹慎,小心翼翼,生怕惹黛玉不高興,所以黛玉所在的船上不由自主的被一股低氣壓所籠罩。
賈璉在回去的路上則是故態復萌,依舊是不忘尋花問柳,黛玉對此則是不予置評,而王嬤嬤則是氣憤填膺,對於賈璉的行為頗有微詞,只是王嬤嬤管不著人家,何況賈璉也不可能聽她這個一個連主子都算不上的孤老婆子,因此王嬤嬤也只能暗自生著悶氣。因為賈璉的緣故,開始的行程非常慢,常常一天也走不了多少,黛玉對此倒是沒有任何異議,對她來說越晚回賈府越好,最好能夠不回去才好,不過黛玉也知道現在不回賈府那是不可能的
。
一路上黛玉和賈璉就這樣走走停停,走到一半他們遇見了進京陛見的應天知府賈雨村,因為賈雨村曾經和黛玉有師從之誼,而黛玉年紀還小,因此也就沒有講究“男女大防”的忌諱,黛玉也直接和賈雨村見面,並且對著賈雨村行了表示尊敬的師尊大禮。
賈璉和賈雨村見面,自然要在湊到一起吃吃喝喝,總算兩個人顧及到黛玉的存在,並沒有召來歌伎,只是簡單的吃酒聊天。席間賈雨村和賈璉完全忽視了黛玉,完全把她當做透明人一般。賈雨村妙語如珠,和賈璉談笑風生,對於賈雨村的表現,黛玉不得不從心中佩服,語言的藝術在賈雨村這裡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
賈雨村對於賈璉的討好巴結可謂是不露聲色,讓你一點也不覺得他是在奉承討好對方,可是他所討好的物件卻感覺到賈雨村的字字句句每一句話都說的那麼恰到好處,正好說到你心中的癢處,讓人不由自主的對他心生好感,於不知不覺中拉近了彼此的關係。看見賈璉隨著和賈雨村談話的深入,眉開眼笑,對待賈雨村的態度也越發的熱絡起來,不一會就已經稱兄道弟起來,表現得十分投契,態度親密的宛如親兄弟一般。
靜靜地聽著賈璉和賈雨村杯酣酒熱的言語,黛玉看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劍眉星眼,直鼻權腮生就一副堂堂相貌的賈雨村,心中不由慨嘆,如此的相貌,卻是個不折不扣的道貌岸然的偽君子。本是胡州人士,不過和祖籍金陵的賈府同姓而已,絕對是“八竿子都打不著”的關係,可是他對著別人卻聲稱“若論賈氏家族起來,寒族人丁不少,自東漢賈復以來,支派繁盛,各省皆有,誰逐細考查得來?若論榮國一支,卻是同譜,但他那等榮耀,我們不便去攀扯,至今故越發生疏難認了”。
話說得冠冕堂皇,讓人覺得賈雨村他不屑於攀附權貴,可是細細究來,賈雨村話裡話外都透露著他和榮國府賈家乃是同宗同族,甚至關係一下子追溯到了東漢年間,都說同一姓氏,五百年前是一家,這個可好,一推推到千年之前去了,就算讓人反駁也難也辯駁,誰難道還考究族譜考究到東漢年間去,因此賈雨村這話可說的真是滴水不漏,就算找到錯處也無可奈何。
只是賈雨村行事也真像他話裡所說的那般就好了,什麼“不便去攀附”,自從林如海把他推薦給賈政之後,可真就結結實實的抱住了賈家的粗腿,靠上了“四大家族”這棵大樹,由賈政推薦到了應天府任職知府之後所做的就是將薛蟠的殺人命案糊弄事主,草草了結之後趕緊飛書向賈家邀功,隨後賈雨村必然少不了和四大家族聯絡,增進感情,只是黛玉身在內宅不知道而已,否則為什麼剛才賈雨村說他這次雖然是進京陛見,不過因為因為王子騰多次上本推薦,所以此次述職之後賈雨村將留在京都補京缺。
看著言談之中賈雨村得意洋洋的神情,黛玉明白,在官吏中流傳著“寧做京城一小吏,不到外地做巡按”的話,雖然有些誇張,可是也說明在做官的心裡對於作京官的渴盼,而也從側面說明了作京官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大家都想留在京城,可是京官的職位有限,自然要爭個頭破血流,最終留下的除非坐在龍椅上的那位欽點,否則都是背景深厚者。只怕為了這個位置,賈雨村沒少在四大家族的主事者身上下功夫,而他們也樂得多一個自己人,成為臂膀。畢竟賈雨村才學還是有的,當年他就是科考中舉的。
第二天賈雨村果不其然加入了賈璉一行人的隊伍之中,因為賈雨村要回京述職,所以行程並不能像以前那麼散漫,走半天歇半天了,不過走的還是不快,因為一路上賈雨村給賈璉介紹了不少的當年和他一起科考中舉做官的同年。
這日賈璉和賈雨村又出外訪客,不到午飯時間賈璉和賈雨村就急急忙忙的回來了,黛玉正在奇怪為什麼今天沒有在訪客那裡留飯,就聽見賈璉手下的一名小廝上岸之後急匆匆的離開,然後賈璉吩咐船家趕緊開船,並且叮囑船家晝夜兼程,不能有絲毫耽誤,錢不是問題,併為了證明他所言非虛,扔給船家一個銀錠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看著賈璉不同以往的行事作風,林黛玉很是錯愕,不知道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讓賈璉這麼急於回府,似乎不是什麼壞事,因為賈璉的嘴已經笑得合不攏,眼角眉梢全都是喜意。賈雨村則是不住口的向賈璉道喜,不過這個疑問很快就被揭曉了,原來賈璉和賈雨村去拜訪賈雨村的這個同年的時候,聽他說賈元春晉封為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詔書都已經下了,而且據說皇恩浩蕩,聽說還可能准許后妃省親,因此賈璉聽見這件喜事,連飯也不得吃,辭了出來,趕緊回府。
後面的路在賈璉歸心似箭,心急如焚的催促下,不幾天的功夫就走完了,黛玉和賈璉一靠岸沒有絲毫停留就坐轎直奔賈府。中午的時候到了賈府,黛玉見過賈母和王夫人之後,剛剛回到房間,寶玉就一頭闖了進來,看見黛玉,歡喜的說:“林妹妹你可終於回來了,你不在府上我都要悶死了,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
跟在後面的襲人一面向黛玉道乏,一面話中有話的說:“林姑娘你是不知道,自從林姑娘離開之後我們二爺是吃飯飯不香,睡覺睡不好,心心念唸的惦記著姑娘,恨不得當初就跟著姑娘一起去了。就連大小姐這樣的大喜事在寶二爺的眼中都無關緊要,只是前兩天聽見璉二爺派回來報信的小廝聽他說林姑娘一切安好而且就在這一兩天回來這才有點喜色。”
正在整理東西的黛玉轉過身直愣愣的盯著襲人,一言不發,足足有十幾秒鐘,看著襲人在自己的注視下神色變得有些不自在,心中有點發毛的時候,才開口:“不管怎麼說我和二哥哥都是姑表兄妹,再說又差不多是從小一起長大,如今我在外,二哥哥牽掛一些也是正常的,難道親人相互之間惦念不是正常的嗎?要是二哥哥對於沒有絲毫想念的話只怕我反而會覺得心寒,認為二哥哥是個冷血無情的人呢。只是襲人姐姐的話說的也未免有點誇張了,我看二哥哥的神色好的很,一點也看不出我走的這些日子吃不好睡不好的跡象。”
襲人聞言立刻不語了,要是再說下去這話就變得非常直白了,這裡這麼多人,而且不只是黛玉和賈寶玉的房裡的人,聽說黛玉回來了,各房裡派人來問候的丫頭進進出出的,保不齊這話要是傳出去,不僅損壞寶玉和黛玉的名聲,而且王夫人一旦知道這話是從她嘴裡說出去的,她將來的打算就立刻化為烏有,而她多年累積的“老好人”形象也會瞬間分崩離析;要麼就是被指控為,希望寶玉是個冷酷無情,沒有手足親友之情的人。反正這兩種結果對襲人來說都是極為不利的,因此襲人判斷清楚形勢,立刻閉口不言,找了個藉口離去了。
看著襲人的背影,黛玉心中暗歎嘆,想來襲人是真的惱了自己,才會不顧平時的小心謹慎說出那麼一番含沙射影的話來。這個時候的襲人和寶玉已經有了肌膚之親,儘管襲人的身份還沒有過到明路,而且也沒有得到賈府的承認,但是襲人心中一定是愛極了寶玉,因此才不顧自己的貞潔,要知道這個時代女子的貞潔可是大於天,想用身子拴住寶玉,怎奈到了最後襲人卻發現,寶玉心心念唸的都是林黛玉,對她不過是□□而已。
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甚至是希望的無限大,她也知道,也清楚,也明白,就算黛玉真的嫁給了寶玉,和她也不是一個層次上的,兩個人根本沒有可比的,但是涉及到男女之□□,沒有人可以瀟灑的置身度外,就算襲人在大方,在大度,在老實,不計較,要讓襲人不嫉妒黛玉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才會有襲人剛才那段半含酸頗有深意的話。
看著眼前玉樹臨風的寶玉,林黛玉雖然什麼話都沒有說,可是心中對他也有幾分惱意,自己真是衰,剛回來就碰見這樣的破事,罪魁禍首就是眼前的這位,風乍起,吹皺一江春水。
寶玉對黛玉和襲人你來我往的一番暗藏鋒芒的對話渾然不覺,在他看來不過是尋常的問候罷了,他上下打量了黛玉一番,開口:“這麼長時間不見妹妹,妹妹生的越發好了,更見超逸……”
“寶二爺說的是什麼話?”錦繡不等寶玉對黛玉的溢美之詞說完,插言打斷:“我們姑娘不是出去遊山玩水,而是奔喪,寶二爺到這裡本來是問候我們姑娘的,可是我卻沒有聽見一句諸如‘路上辛苦有否,身子是否康健,不要過於沉浸在父喪之哀思之中’諸如此類的問候之語,反而一上來就說我們姑娘的好,我們姑娘哪裡好了?這麼長時間的奔波勞累,而且中間又大病了一場,茶飯不香,越發的瘦了,怎麼到了寶二爺的口中就是‘超逸’,這讀書識字名利的人就是比我們強,說話都是文縐縐的,只是我怎麼聽怎麼覺得不對味呢?”
錦繡的一番挖苦和搶白讓寶玉臉上的神情有些尷尬,他也意識到了自己的言語失禮,偷眼向黛玉瞧去,想看看她有沒有生氣,只是黛玉臉色平靜,根本看不出她心中所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