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大山深處的靜謐的夜色當中,單單聽到巫虺文的這句話,頓時讓人的心裡面猶如敲鼓一般,就連心臟也被不由得多跳了兩拍。我深吸了口氣,看向了前方,頓時覺得面前的巫虺文,陰騭著一張臉,就彷彿是一尊邪神塑像。
但是他面前的那些痋術師卻紛紛地散開,頓時便聽到了整齊劃一地腳步落地的聲音——“嗵”!以及那些招魂幡在夜風當中獵獵的聲響,傳到耳朵裡面,頓時讓人不住地發著抖。
此時,我們三個卻看到了前面的一幕,我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只見在我們的正前方,除了桑林婆婆的那口“九龍抬屍棺”之外,竟然還有一口棺材,我定睛一看,那棺材竟然是……
“什麼?”我喉結湧動,即使我已經很控制我自己了,但是看到了面前的一幕,我仍舊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我深深地吸了口氣,把自己澎湃的心情給漸漸地壓了下去,因為出現在桑林婆婆棺材旁邊的,赫然就是一口船型棺材。
並且……我定睛一看,在這船型的棺材的外觀上面,竟然刻著一系列的圖案,只見第一個圖案是一個人雙手向上託舉,正在抬頭仰望著天上的星星。
而第二幅圖竟然是一個人跪在了地上,貌似在地上尋覓著什麼東西。若是我沒有猜錯的話,這圖畫應該講的是尋龍定穴堪輿之術。
第三幅圖,則是男女房中陰陽調和之圖,這畫面著實有些辣眼睛。
而最後一副,則是一個人的面前有著一個丹爐,他的手中還拿著一柄蒲扇兒。
一共四幅圖,但是這幾幅圖所表達的意思我卻有些不明白,不由得微微地皺起了眉頭。崔明麗倒是拍了拍我的肩膀,“這是方術!是先秦的那些道術!”
“什麼?方術?”我吞了吞口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崔明麗卻衝著我微微地點了點頭,從她的目光當中我看出了堅毅的神色。
若是方術的話……我的腦袋不由得一疼,頓時一道白光從我的腦海當中閃現,我貌似懂得了一些什麼事情了。
方術,指方技和術數。而所謂方技,在古代指醫經、經方、神仙術、法術等等;術數指陰陽五行生剋制化的數理。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方,道也。自軒頊已下,迄於堯舜,治道藝術方法甚多。
方法甚多。”古代把治方術的人稱作“方士”,他們是”神仙”的化身。神仙的最大特點在於:一是形如常人而能長生不死,二是逍遙自在,神通廣大。”方士”後來發展成”道士”即道教人士,他們以神仙崇拜為獨有特點。
神仙傳說可追溯到戰國時期,一出自荊楚文化,一出自燕齊文化。《莊子》書中關於神人、至人、真人、聖人的文字,是對神仙形象最初的生動描述。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
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遊乎四海之外。””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沍而不能寒。”這種神人、聖人不食人間煙火,不怕水火侵害,騰雲駕霧,來去自由。自己昇天,”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吾令鳳凰飛騰兮,又繼之以日夜。”
駕青虯兮驂白螭,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既有這種神仙幻境,必有認真的追求者,而關鍵是如何突破生死大限,實現個體永生,於是有”不死”之方出現。
古代關於方術的記載很多。而史書之上也有記載有人獻不死之藥於荊王。
另外的一些典籍當中也提到”客有教燕王為不死之道者”。神仙傳說流行較廣,而神仙方術的熱衷者主要是諸侯王,兩者同時盛行的地方是北方燕齊一帶。
燕齊地臨大海,海天的明滅變幻,海島的迷茫隱約,航海的艱險神奇,都引發出人們豐富的聯想遐思。
齊國都城臨淄的稷下學宮,在戰國時期人才薈萃,百家爭鳴,黃老思想十分活躍”黃老之學在歷史上有過重大影響,並逐漸演變為一種信仰,還從中發展出早期的道教之一太平道,後雖被鎮壓,但齊東通道之風長期不衰”!
其次,膠東半島三面環海,群山環抱”海天明滅,變幻無窮”海島迷茫隱約,引人入勝,航海艱險神奇富有刺激,海產豐富多彩,招人喜愛”特別是神奇的海市!山市,更易引起眾人對神仙生活的嚮往和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