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崇拜日月星辰,尤重北斗七星,認為以此步態禱神,可遣神召靈,獲七星之神氣,驅邪迎真。道士行氣或入山林,亦多用之以聚氣、驅邪。禹步之名,來源較古。後期發展為道教的罡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古時龍門未闢,呂梁未鑿,禹於是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其家,手不爪,胚不毛,生偏枯之疾,步不相過,人曰禹步。禹步者,蓋是夏禹所為術,召役神靈之行步,以為萬術之根源,玄機之要旨。昔大禹治水,屆南海之濱,見鳥禁咒,能令大石翻動。此鳥禁時,常作是步。禹遂模寫其行,令之入術。自茲以還,術無不驗。因禹製作,故曰禹步。
往山林中,當以左手取青龍上草,折半置逢星下,歷明堂入太陰中,禹步而行,可闢“百邪虎狼”。又禹步法: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後,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一步也。次復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從左足並,是二步也。次復前右足,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道畢矣!
前舉左,右過左,左就右。次舉右,左過右,右就左。次舉左,右過左,左就右。如此三步,當滿二丈一尺,後有九跡。諸步綱起於三步九跡,是謂禹步。其法先舉左,一跬一步,一前一後,一陰一陽,初與終同步,置腳橫直,互相承如丁字,所以象陰陽之會也。
“酬還良願祭五嶽,制邪扶正踩九州。不祭五嶽不成願,不踩九州哪成罡。不踩九州兵不動,要踩九州兵才行——”崔明伏的禹步可是極其正宗,要知道,他可是老崔頭一番敲打才出來的弟子。
可是崔明伏連續走了三遍,面前卻仍舊是一片草地,並非是一片竹林,這不禁讓我們都急躁了起來。
“哎呀,我次奧,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他媽都走三遍了,還是不行?”此時的崔明伏,已然是大汗淋漓,忍不住便破口大罵了起來。
“我來吧……”崔明麗深吸了口氣,走到了空地上,邊步罡踏斗邊唱著剛剛崔明伏的那個“罡步訣”,可三遍下來,卻仍舊和之前一樣。
“不會吧,這部耍人嗎?小天兒,別的不敢說,我們倆的罡步確實是正宗的,但是這結界卻貌似沒有什麼反應似的?”崔明伏煩躁地坐在了地上。
我深吸了口氣,看向了天空,此時漫天繁星閃爍著,而頭頂之上那隻紙鳥朱雀卻還在展翅翱翔著,它飛舞的樣子十分地自由自在。
“可是……”我看著它飛行的軌跡,卻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
“你們等下,我試試……”我跟著頭頂之上那隻朱雀飛舞的軌跡,在地上踏著一個全新地步法,和禹步還是有區別的,但是當我剛好走完一圈的時候,就聽一陣“啾啾”地哀鳴聲,頭頂之上那隻飛舞的朱雀卻在瞬間化作了灰燼。
而就在此時,我們三個的面前竟然浮出了一層厚厚的白霧,白霧慢慢地散開之後,竟然是一片紫色地竹林。
中國素有“竹子王國”之稱。竹子因青翠挺拔、奇姿出眾,凌霜傲雪,四時長茂受到了人們的稱頌。人們賦予它心虛節堅、堅忍不拔、風度瀟灑的“君子”美譽。在悠悠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竹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中國悠久的文化與竹結下了不解之緣,形成了豐富多彩、獨具特色的中國竹文化。
中國竹文化是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了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竹子是東方文明的象徵,代表了中華民族的品格和情操。中國竹文化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中都具有重要作用。
“華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處處竹相連”。
但是面前的這一片竹林,不單單週遭暗暗浮動了一層紫色,並且竹竿一節節的彷彿是彌勒佛的肚子,這是……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