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三十萬大軍那真是兵敗如山倒,好似決堤洪水般潰敗得不可收拾。【△網 .ai .】袁紹原本準備領本部兵馬二萬率先撤離,哪知卻被亂軍衝散。只餘數百衛士保護著袁紹和審配、逢紀、郭圖等人撤到了黃河北岸。
袁紹看著到處都是亂軍呼喊,身邊無可用之將。而河岸曹軍還在對冀州兵馬分割包圍,冀州軍死的死,降得降,那是一個悽慘。袁紹看到此處突然覺得胸口憋悶,嘴裡發苦,哇的一聲吐出一口鮮血來。旁邊人看到,還沒有來得及搶救,袁紹眼前一黑就暈死了過去。
這個身邊眾人嚇壞了,審配趕緊命人把袁紹用馬車送到黎陽,然後讓人四處尋找名醫來救治。同時命人快馬馳報三位公子以及幷州刺史高幹,讓他們火速帶兵前來黎陽,保護袁紹以據曹兵。但是審配與袁譚不睦,而且一直支援袁尚,所以給各位公子送信的使者唯獨袁譚那面延遲了數日。
袁尚在鄴城離得最近,自然第一時間得到了訊息,但是他卻沒有第一時間帶兵趕往黎陽。而是立刻用袁紹交給他冀州刺史印信,對冀州的人事立刻做了大幅的調整。各縣的縣令、縣尉曾經表示效忠自己的全部留用,凡是態度不明確的全部調換。守將方面呂曠、呂翔二人乃是袁紹舊將,袁尚下令讓二人整理本部兵馬隨自己趕往黎陽,與此同時卻讓自己的親信蘇由、尹楷防守鄴城,暗中交代若沒有自己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城。等一切都安排完畢,確認冀州已經完全在自己掌握之下,這才趕往黎陽。
袁尚幾乎是和幽州袁熙同時到的黎陽,這時幷州刺史高幹早已經到了數日。高幹得知官渡失利的訊息之後,立刻果斷放棄蕩陰城的防守,領著兩萬多兵馬趕往黎陽。看著高幹大軍大了,冀州兵馬才算有了主心骨,在黎陽周圍紮下營寨,防備曹軍渡河。如今袁紹一直昏未醒,所有事情均由審配做主,而高幹作為最高階的武將全權負責黎陽的防務。
眾人見袁尚和袁熙都到了,但是大公子袁譚遲遲未到,心裡也泛起了嘀咕,不知道這大公子打得什麼主意。他們卻不知道給袁譚送信的人足足晚了五天才把訊息送到。
審配主持大局,便對眾人說,“如今兩位公子都到了,我便代替主公召開這個會議。袁公昏迷多日,一直沒有醒轉。如今危機時刻,正需冀州上下一心共同對付曹軍。冀州不可一日無主,今日我邀諸位來相商,就是希望大家選出一個合適的人選來暫時代替主公帶領大家抗擊曹軍。”
審配說道此處,早有審配安排好的人隨聲附和。但也有不明情況的人奇怪,按理說審配只要暫時署理政務,等到袁公醒轉只是自會有安排。這才三五日時間如何倒要選出主持大局之人,這不是讓大傢俬立儲君嗎,這可是大忌呀。
審配接著說道,“如今大公子未到,二公子袁熙文采卓著,三公子一向深受袁公喜愛,不管軍陣武藝政務謀略都得主公教誨頗多,不知眾將以為,當選何人為主啊?”這一番話說的太明顯了,分明是說袁紹早已經選了繼承人了。
郭圖冷笑道,“正南不覺得太急了嗎?大公子袁譚未到,何不稍等兩日再說?”
審配似乎根本不在意,說道“我剛才說了事急從權,我們已經等了五日,大公子不到說不定另有隱情。難道你能保證大公子兩日必到嗎?如若不能,還是按我剛才所言,大家先選出一人了主持大局。將來戰事穩定之後,再加上大公子改選不遲。大家覺得哪位公子合適啊,一人一票,一會兒寫在布帛之上,我們再統計看哪位公子獲得的支援多如何?”
哪知道這時袁熙站了起來,“感謝諸位厚愛,不顧熙原本不善戎武之事,這個推舉嗎我還是放棄好了。【△網 .ai .】所謂能者多勞,把這個機會留給大哥和三弟吧。”
袁熙既然表態了,大家倒也不用選了。自然以袁尚為主。袁尚在審配的安排之下,主持大局。
他頒佈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留高幹和五萬兵馬駐守黎陽,阻擋曹軍北上。自己則帶領一眾文臣武將返回鄴城,袁紹被安排在馬車之上,好生看顧。同時命人趕往四郡遍請名醫,為袁紹看病。
眾人見終於可以返回鄴城了,不用在外面的擔驚受怕,倒也十分高興。
卻說袁譚那面,原本因為田靖大勝臧霸,正自高興。哪知道不過十日就收到了官渡之戰冀州大敗的訊息。而且使者說袁紹在陣前受了刺激,吐了一口鮮血,如今昏迷不醒。
袁譚聽罷立刻就要帶領本部人馬趕往黎陽,這時他的謀士辛評卻是攔住了他。“主公,我有一言必須要講在前面,如今情況,那袁尚在鄴城一定比大公子先趕到黎陽,若是主公醒轉已經對身後之事有了安排,大公子可想過如何自處?”
這一問倒把袁譚問住了,他不是不知道父親一直喜歡袁尚,有意傳位於他,否則也不會讓他和袁熙出鎮在外,獨把袁尚留在鄴城。但是這個關鍵時候,若是袁紹傳位於袁尚,他這個長子當如何自處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袁譚不是不喜歡權利,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被袁紹當成繼承人培養。所以他拜孔融為師學習儒家學問,向顏良、文丑兩位將軍學習武藝。如果沒有袁尚,那麼這個袁紹的繼承人一定是他袁紹。
袁譚躊躇了半天,最後似乎下定了決心。咬牙說道,“若是父親尚在,我定然一切聽從父親安排。若是父親不在,那麼長幼有序,我一定不容袁尚爬到我的脖子去!”
辛評道,“既然如此,那麼將軍辭行就要慎重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