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之後,總有人屍骨無存。
馬革裹屍,是很高階的奢望了。
遠離地球的地方,人會變得不一樣。張荷早就說過了。
在嚴酷的環境下,人類行為也會變得極端。
在看不見的思想戰場上,科學素養,敗給了信仰。
張荷在這場戰爭中,戰敗了。
蘭澤親眼看到了人類更新研究所的老所長預言的事情。他終於意識到老所長說得對。
太空時代到來,註定有一些人要被永遠拋棄在地球上。新月城那樣人口駁雜的大規模太空生存實驗,根本上毫無意義。
然而:
“只有流血才能打消改良的僥倖,下定革命的決心。”老人也曾這麼說過。
因此,張荷的犧牲,歸根結底還是有意義的。
不論是否能夠喚醒神州,在蘭澤的心目中,她雖敗猶榮。
他胸中有闇火燜燃:總有一天,我會替她打敗所有對手。
60年底,張荷應該年滿54歲了。
宗教團體節日慶典的片段,反覆折磨了蘭澤的眼睛。
蘭澤終於確信了,張荷的遺體不可能回到神州。孩子們的遺體,更不可能回到神州。小末末,恐怕也是找不回來了。
神州官方姍姍來遲的新月太空城罹難人員公告,確證了他的判斷。
時光滑向了61年。他開始嘗試其他努力方向。
他為張荷申請了克隆。每個太空人在地面上都留有重要器官的備份。切一小塊,足夠克隆出副本新生兒。
犧牲在外太空而又沒有留下地球后代的神州籍精英太空人,有政策保障,可以合法克隆。這是國家對太空人才池的兜底維護。
可惜張荷與蘭澤那些死去的兒女們,連申請克隆的資格都沒有。
而張荷也不是完全沒有地面上的子女,她還有小麥。
所以蘭澤的申請,屬於心懷僥倖地嘗試一把。
看到《駁回通知》出現在自己的手環中,蘭澤一點也不感覺意外。
開啟細看了一眼,卻發現意外後面還藏著驚喜。
壞訊息在前。告訴他,他不符合申請人資格。幾類申請人分別為:近親屬,服務單位法人團體),公共管理部門。
如果他們還沒離婚的話,他倒是有“近親屬”的資格。但張荷在太空城工作了多少年,他們就離婚了多少年。
所以,申請克隆的事,蘭澤打算,既然他不行,回頭讓小麥再來一遍。
緊接著,他就看到通知的後面一半:克隆程序已經啟動了。
??
他到民政部平臺上查詢了一下:張荷的克隆程序確實已經開始。
是近親屬申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