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說結論吧。細胞底層結構可以扛宇宙輻射的智慧生物,已經不遠了。”
“嗯?”老所長有些意外,“你說什麼?你小子信口開河?我怎麼從來沒聽說呢?”
“您老的領域,是人。我的領域,不是人啊。”蘭澤理所當然地說。
現在他和核工業部共同攢起的技術中,扛核輻射的細胞底層結構有十多個不同版本。其中有低成本簡便易行的版本,還有便於構造複雜多細胞生物的版本。
最初的實用型設計,是治理核汙染的微生物,現在還在各地汙染區用著呢。因為刻意的安全設計,這東西在自然界死得很快,每治理一小塊面積,都需要重複投放微生物。這樣一來,相關人員的水平提升倒是很快。
在實驗城中目前試執行中的核電站,也是用抗輻射結構為細胞基礎的生物發育而成的。未來在地外探索和開發中,可以在輻射環境下方便地建立起能源站點。
做核電站發育的同時,仙女手下還有個小組,搞抗輻射版本的神經細胞有小半年了。他們用各種方法測試細胞內的量子糾纏方式,目前的神經細胞成品有量子共振和直連通訊兩個大類。下一步,就打算用這些細胞做神經組網的實驗。
除此之外,在衛瀚揚的研究所裡,鯨腦已經解析清楚,目前有一臺運算陣列堆積而成的鯨腦模擬器正在執行。
神州各地的醫學資料庫裡,有歷年積累的人腦樣本,和大猿腦部標本。
蘭澤如果想做腦部復刻的話,這些都可以用來參考。
他完全可以用抗輻射版本的神經細胞,代替大自然演化出的腦細胞,來複刻同樣的運算結構。
同時,他也可以推演出更有效率的神經連線方式,創造出與大自然設計截然不同的新腦。
畢竟,他是擁有運算陣列方面專利的人。公開申請的專利,只是他推演出的陣列及輔助結構的一小部分;比專利更厲害的大量原創設計,已經存在神州計算所的機密資料庫中了。
蘭澤能接觸到的這些現有資源攢起來,已經可以湊合出幾大類抗輻射的全新智慧生物。
如果只需要復刻出外表像現有生物的新生物,發育技術在手,就更不算是什麼難事了。
老所長越聽越嚴肅:“你的技術,有點危險啊。”
他保持不笑的時候,眼睛周圍多出來了許多鬆弛的褶子。
“嗯。咱們國家領導層好像也這麼看。”
蘭澤指了一下門口的小姜。“前幾天他帶我回國,軍機編隊護航。”
蘭澤說出來,只不過當成個好玩的事情。
老人卻欣慰地點頭:“你這條命,現在比你的突變有價值多了。”
又搖搖頭:“數學家真可怕。”
蘭澤為了讓他放心,主動交代:“這些技術都是跟核工業部合作的,實際上是掌握在國家手裡的。我在公司裡搞的,比這些東西簡單得多。”
老所長點頭:“你今天也是跟我透了個底。我沒想到人造生命技術,這幾年發展得這麼快。”
“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我個人做的部分,只是寫了個生化編輯器。”
“真不知道你這是謙虛還是炫耀。”老所長笑著說。
人造生命技術,最大的助力,就是可以推演三維大分子成分與結構的生化編輯器了。
這個編輯器的化學、生物推演功能,偏偏是建立在對物理世界規則的精密計算上。正常情況下,這項工作需要物理學家和優秀的數學家合作完成。但是正常情況下,這兩種人合作,誰會想著去構建一個生化編輯器呢?
如果沒有蘭澤和生化編輯器,也許再過一些年,生化編輯也會逐漸進步,生命設計也會同樣從病毒跨越到細胞生物。但天才的作用,不就是加速整個時代嗎?
“我說這麼多,其實就想問您一句話。”蘭澤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丟擲了問題,“如果有一種智慧生物,長得像人,思維方式像人,內臟也像人。只有細胞裡面的構造不像人類細胞……當然,生殖隔離肯定也是存在的。您,覺得它是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