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澤身後墜著一隻小姜,樓上樓下隨便轉了一圈,找了間休息室,和裡面的人打了聲招呼,就蹭了杯茶水,和人家一起看幾面牆上投影的紀錄片。
紀錄片才開始。
開宗明義第一句就引起了蘭澤的興趣。
“眾所周知,多子女家庭中廣泛存在著長子和次子之間的普遍競爭關係。這種競爭對某些地區的青少年犯罪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蘭澤用手環查了一下紀錄片,發現這是一個系列片,屬於一個按理說來跟核工業毫不相干的研究專案。是教育類的。
研究目的,是透過國外的青少年犯罪率,推測一個地區是否因人員素質有核洩漏風險,因而是否值得建設核電站。
但從紀錄片的內容大綱上看不出這一點。完全是關於青少年犯罪的。核工業部不愧財大氣粗,居然資助搞這個,按理說這該是民政部的關注範圍。
他再對照一眼製作人員簡介中的人臉,蘭澤發現專案發起人兼導演的張誠意真人就在房間裡呢。
“你們做這個的緣由是什麼?”蘭澤好奇發問。
“澳洲狗頭灣核洩漏。”張大導演回答。
“原來如此。”
本世紀初狗頭灣的核洩漏,已經過去了幾十年。當年據說是因為核電站管理不嚴,員工子女跑進去玩。幾個青少年原本打算製造核彈來著,原材料齊全居然沒搞成,不然就不止是核洩漏了。
不管是員工,還是青少年子女,顯然都不是什麼高素質的人。
從國家層面看,自己國家的熊孩子比別人的更熊,也算是足以自豪的事情。
紀錄片中一本正經地談青少年教育。但蘭澤感覺得出來,好像透著點別的意思。就好像說:你們那一片人口素質從根上不行,趁早別搞自己的能源工業了。我大神州賣電給你,便宜好用沒風險。
唔,這很有可能是錯覺。核工業部是在全球賣電站、順便賣電的老手了。需要為賣電找理由嗎?
“您也對教育有興趣?”
導演看蘭澤胳膊上貼的貼紙和自己胸口上的貼紙顏色一樣,形狀有差別,知道大家都是部裡的外聘專家。他伸手和蘭澤互刷了一下,通名報姓,互留聯絡方式。
“確切地說,我對第一句,多子女家庭的競爭特別有興趣。”
紀錄片裡說是“眾所周知”,其實蘭澤本人就不知道。
他斷斷續續瞭解過一些和兒童教育有關的事情,但終歸他對教育的那點了解,都是透過人類發育的相關內容得來的。畢竟他是啃過整本《人類發育全程說明書完整版)》的人。
“噢,我們紀錄片主要面向國外的。”張大導演解釋說,“我們國內的小孩子都是同年齡段集體住宿,哪有所謂多子女家庭啊。”
“多子女家庭教育,聽起來是國外特色?”
“那是,這裡面有很多文章可做了。我們面向國外嘛,總得從有他們特色的社會現實說起,這樣我們限制核設施出口才有說服力。”
神州普通話的紀錄片,面向外國人,抓他們的特色……非常和諧有愛。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