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研究所,姜漢臣也沒來過。不過,他識圖能力超強。他了幾眼圖,然後帶路,幾個人繞到了研究所的地上小門。小門不起眼,樣子就像普通住宅樓的後門一樣。上半部分的玻璃很像是普通的單向玻璃,貼著一個圓形貼紙,貼紙周圍一個灰色的圈,中間一個魏碑體人字。
“應該就是這裡了。”
門上有貼紙,這在簡圖上標出來了。
臨進門之前,蘭澤問小姜:“要麼你在外面等我們吧?”
“不太好吧。”小姜有點為難,“等我兩分鐘,我問問保安。”
蘭澤身上綁著末末,帶著蘭花,兩人在門禁刷了邀請函先進了門。
小姜透過門禁聯絡了研究所的保安,問了幾句,然後直接刷手環進了門。
“我刷了工作證。”小姜解釋說。
門口就是電梯,電梯直接把他們帶到了地下的大廳裡。
地面上起著霧,地下卻彷彿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大院子。
路犖犖站在電梯口。
看到蘭澤到來,她吐了吐舌頭:“你到得也太早了!”
“還沒上班?”
“上班了。只是……我覺得一般小年輕不會這麼早起吧?”
“你不是知道我多大了嘛?”
“呃……我忘了。其實李醫生已經在等你了。他還蠻喜歡早上接待客人的。”
“李醫生?”
“嗯。我們老所長姓李。”
“請帶路吧。”
研究所裡各處花木繁茂,走廊中斑駁的光點彷彿真實陽光穿透庭院樹冠照射而來。和霧中迷茫的地面相比,這裡更像是地面。而且,這裡是春天。
某個年代的老人家,似乎特別喜歡地下生態的調調。
在有了聚變電站之後,地下生態的維護成本不高,因此,各種形態的地下花園都曾經流行過一陣子。畢竟比起地下農場,景觀的能耗和物料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了,聚變電站普及以前,地下花園之類的維護成本還是很高的。
當年國內的很多地下景觀,都是政府出資建設的。用途嘛,可以給各地一些尚未喪失勞動能力的老年人一份可以消磨時間,又有些許成就感的工作。設計師、施工員,特別是園丁的就業都能安排上。
現在成為老年人的那波人,他們小時候就是看著各種地下公園長大的。
然而進入新世紀之後,由於育兒所嬰兒生育導致的報復性人口增長,好多地下景觀已經被改造成了地下公寓。大塊的景觀花園變成了小塊綠地,然後變成了室內的大花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