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就在他身邊唸叨算式。如同魔音貫耳。另外三個學生,不需要背也聽得熟了。小麥只要一開口,他們能給他搶答了。
只要別一個勁搶答,不給小麥開口的機會,爸爸並不會制止搗亂的哥哥弟弟。他只會讓小麥彆著急,慢慢從頭背。
蘭澤的考慮是,這對小麥是個刺激。死馬當成活馬醫,有刺激總比沒刺激好。
但這孩子,在各種刺激的作用下,還是那副熊樣。
二十以內的加法表他倒是記熟了。現在他碰到的障礙是——減法。加法進位,減法退位,別的孩子能用腦子琢磨一下瞬間搞定的事情,他還得接著背。只不過把加法替換成減法。
通常,人們說孩子聰明還是笨的時候,都會習慣性地忽略參照系。
實際上,大部分時候,他們是把孩子放在同齡人中比較。潛在含義是:這孩子比別的孩子聰明,或者這孩子比別的孩子笨。
還有一些時候,是和孩子自己的上一個階段相比。
新生兒反正啥也不會。
張荷見到末末的時候,就可以表揚他:“居然會用勺子喝湯了嘛,你厲害了!”
末末就會毫不客氣地“噢!”一聲,表示嘛你說得對!
實際上,作為一個人來說,用勺子喝湯有什麼了不起嗎?
小麥如果想要活得不壓抑,必須擺脫第一種參照系——“別的孩子”。
因為發育速度滯後的影響,他和同齡孩子,根本不在同一個發育階段上。
如果不在同一個發育階段也可以相比較的話,那童校小朋友怎麼不和大學生比賽微積分呢?小朋友沒有一個能算出來的,所以全都是笨蛋!
這顯然是荒唐的。
同樣,讓小麥和同齡孩子在同一個課堂上,這本身就是不公平。
但適合他的課堂,有可能存在嗎?
在蘭澤看來,小麥這孩子已經很聰明瞭。如果把他的年齡減去一歲到一歲半的話,那就是五歲半到六歲。正常六歲不到的孩子,學什麼二十以內的加減法?按照教學大綱的安排,年滿六歲的整個一年級,都還在練習數數呢!而小麥在數數方面,簡直是個天才。
在小麥罵人+打架一套操作流程的流暢程度上,也能得看出來,他對同學的心理有著準確的把握。
而他整天找架打的時候,已經是在一年前。他那時候才一年級。
只要剔除“同齡參照系”的干擾,把他和發育階段接近的六歲不到的小孩子相比,小麥當然是個非常聰明的孩子。
而且他的體格也特別壯實。混在七八歲的孩子們中間不但毫無壓力,甚至稱得上優秀。
他在同齡孩子中偏矮的身高,蘭澤也注意了。和豆子、張一點去年夏天入學體檢記錄的身高數字,相差不大。
真的只是發育慢了一點。
喜歡人類更新計劃請大家收藏:()人類更新計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