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為事情又多又繁雜,蘭澤忽然覺得壓力有點大。臨近春節時,他又去大學城裡轉了一圈,會了會老友,見了見小西。
接下來,就該調整好狀態,迎接新生活了。
所謂的調整好狀態,就是把他給娃娃準備的東西再檢查一遍。
該拿出來用的東西放在他能隨手拿到,但是娃們夠不到的高度。
娃娃們睡覺的地方被他安置在了主臥的隔壁。工作室裡原先的小床,他換了新床墊,加裝了圍欄,擺到這間臥室的牆角。這床的寬度是一米二。他彎腰正好能夠到床的最裡面。給三個孩子一起睡,大小正好。在社會育兒單位,孩子們都是睡在一起的。人與人之間親密接觸,對心智發育有好處。
大衛生間本來是有鏡子的。不過,對於娃娃們太高了,照不到。他在低處貼了一長條的塑膠片鏡子。鏡子對於孩子們來說,是個好玩的東西。也能體現出自我意識的發育情況。
幼兒餐具,吸管杯,尿不溼,幼兒馬桶,溜娃揹帶……
準備好的東西,蘭澤全部檢查了一遍。然後,他照著《人類發育手冊》,制定幼兒活動的時間表。
春節的幾天裡,他天天跑育兒所。一方面,育兒所在全國假期,人手略有不足。他已經是有經驗的老手,去了能幫得上忙。另一方面,其實他的三個兒子年前就已經從水缸裡出來了。但是,新生兒必須在育兒所裡,觀察七到十天,才允許孩子的三代以內血親包括但不限於血緣父母)領回家撫養——簡稱領養。
蘭澤明明是要養自己的孩子。年初三那天,帶三個娃回家之前,辦的卻是“領養”手續。如果養得不好,娃會被民政部門收回去的。
手續辦完,工作人員在一個長桌子上,給三個只穿了小內內式尿不溼的娃依次套上定位手環。
離開社會撫養部門的孩子必需戴上這個。哪怕是童校裡的小學生,跟著父母之類的親戚出去玩兩天,也必需得戴著。名字雖然叫定位手環,實際上也能透過測量心率、體溫、體表溼度,來判斷健康情況。
蘭澤把三個娃依次抱過來,穿上他帶來的長衣長褲。嬰兒衣服上特地定製印了他們的大名的漢字和小名的圖示。張蘭紀的衣服上是黃澄澄的一堆小米,張蘭維的衣服上是麥穗,張蘭綱的衣服上是一顆大黃豆;都特別好認,不至於弄混。
立春節氣剛過,“春打六九頭”,還沒出九。天氣還冷得很。
雖然孩子們才剛剛出生,但是按照現在通行的年齡計算方法,他們都快兩歲了。
這個階段的小孩子,已經可以獨立站立,很快就能學會跑和跳。在育兒所渡過了新生兒觀察期的孩子,如果沒有蘭澤這樣多事的父母來接他們回家,接下來是要轉入幼兒園的。
蘭澤很討厭幼兒園。他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飛舞的尿不溼。
所以嘛……自己的兒子,還是任性地帶回家吧。雖然,在家也得用尿不溼。
穿好了衣服之後,蘭澤把小米、小麥和豆子這三個兒子依次抱起來。娃娃們身體健康,已經吃飽喝足,所以都很乖。他讓孩子面朝自己的胸口,然後用牽引揹帶一個個地綁牢在自己身上。
育兒所內很溫暖,來到地面樓層,臨出門之前,蘭澤才把外套披在身上。
育兒所隔壁的幼兒園裡,孩子們正在院子裡瘋跑,天陰著,樹籬外圍觀的人寥寥無幾。
穿過通向外部世界的門之後,蘭澤才發現,天空正在漫漫地飄雪。雪花很細,很小。
三個孩子在他胸前扭頭張望。一個望左,一個望右,中間那個娃娃仰頭,望著天空和他的下巴。
“看,下雪了呢。”蘭澤望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