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澤從三個兒子的發育箱前離開之後,找到了小一點娃娃的房間裡。
這個房間的發育箱中,孩子們的日齡,和他家的第四個寶貝差不多。
他只是想看看,和“亂鑽”對應的動作到底是哪一種。
室內放送的背景音,是機械加工廠的機器嗡鳴和切削聲,偶爾夾雜一兩聲金屬工件碰撞的叮噹聲。
聲音,是初到人間的孩子瞭解世界的最早方式。
在耳蝸和鼓膜還未發育成形的時候,他們是用整個身體感受震動的。
發育箱壁的阻光模式暗沉沉的。
透過朦朧的水箱壁,能夠看到,水中漂浮的人類胚胎,已經長成了完整的人。體型從手指大小到手掌大小不等。
大部分孩子正在睡覺。
這個階段的孩子,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很安靜。
少數有動作的,看上去就像是在睡夢中翻了個身,換了個姿勢繼續睡。
指望他們和高月齡的孩子一樣,使勁在水裡撲騰,那是不可能的。
蘭澤看了一會,完全無法判斷出,“亂鑽”是什麼樣的動作。
也許就是寶貝翻身了吧?
畢竟那是體內的感覺。和眼睛能夠看到的動作,實在難以對應。
而且,他自己也感覺不到呀。
古今中外,男人有能感受到體內胎動的沒有?
育兒所下午的工作,照例緊張而充實。
蘭澤已經成為了照看新生兒的熟手。負責新生兒工作的柳主任,半開玩笑地表揚他有天賦,然後問他:“你要不要乾脆轉成正式工?”
轉正式工,只要和所裡籤長期勞動合同就行。不過,蘭澤壓根沒這打算。
很多人是為了減稅而到社會撫養部門做義工。生育稅對於沒有子女的人來說,是一年比一年高。
而且,不論有沒有孩子,每個成年人還要交一筆養育金,所謂的【社會承擔下一代撫養義務儲備金】。
這兩筆錢,都可以用社會撫養部門的義務勞動來抵扣。
不過,大部分人會選擇童校或者未成年人學校。按照教學大綱帶著玩就行了,難度和風險都比較小。
還有些人,受到美感的誘惑,選擇幼兒萌萌噠的幼兒園。主要工作就是陪伴。按照發育大綱,陪著小娃娃們吃飯飯,喝水水,躲貓貓,唱歌歌,排隊隊,分果果。
而在育兒所中,各發育階段的胚胎,和太過於幼小的人類初生嬰兒,都是需要工作人員具有一定水平專業技能的。這是人類一生中最脆弱的階段。
蘭澤在育兒所做義工,准入門檻還挺高,考試透過才有資格。
他堅持來這裡,純粹是因為他想把自己的孩子帶回家養,一邊幹一邊學。等到他把三個兒子都抱回家去,需要全天候守護這三個小子,也就沒有空閒時間來育兒所做義工了。
唯一的問題是,第四個孩子該怎麼辦?
離開母體之後,它還需要住一段時間發育箱。等到完全發育好了,才能和哥哥們一樣,離開育兒所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