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階級差異嚴酷的社會里,一些人靠武力、靠習慣、靠神道壓制另一些人的生存需求和繁殖需要,所引起的反抗,有時候叫做民變,有時候叫做革命。叫做什麼名字,端看記錄反抗事件的歷史學家屁股坐在哪個階級的立場上。
在那種世界裡,只要他蘭澤能活下來,不論他身在哪個階級,一定會成為殺人犯。
二十世紀末有詩流傳下來:男兒莫戰慄,有歌與君聽: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仇聖《男兒行》)
對於他來說,因為挑食而吃不飽的童年,搶吃的是本能,和人打架也是本能。
別人沒有這類本能,這正說明:別人秉性純良,他天生不良嘛。
後來,為什麼他不打架、不搶劫、不強姦,也沒殺人;大概只是因為,在民政部的供養下,青少年各個衣食充足,教育給力,成長得身體健康,姿容優美,舉止有風度,言談有內涵,根本不需要搶劫強姦也犯不著打架。
這正說明教育制度是成功的!
反正蘭澤真正想解決的問題,殺死一堆人都未必解決得了。
突變攜帶者出行不方便,找地方實習沒人要,什麼安全等級限制煩死了。
你說,這是殺了民政部長能解決,還是殺副部長能解決?要麼把整個部屬辦公地點炸上天?
所以,——究竟有沒有天生的人渣呢?有沒有天生就在世界上多餘的人呢?
蘭澤把問題悶在肚子裡,身邊誰都不好問。所以,他給張荷大學姐留言了一長段話。
他問:“究竟是在什麼力量的保佑下,我才沒有違法犯罪呢?”
大學姐當然不可能立刻回答。
其實,他也不指望大學姐能有空閒看到。
大學姐的答覆,是在幾天之後,不知不覺之間出現的。
她沒直接回答小蘭同學的問題。倒是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事情。
“其實,我不是在育兒所長大的,和你的情況不太一樣。我父母當時是外交官,常年駐外,小孩子也是外交人員社交形象的一部分……”
張荷的父母帶著三個孩子在任上,她是老二。三個孩子各差一歲,她上有哥哥,下有妹妹。
大部分時候,他們營造的家庭形象十分美好。
核心家庭的組成成分:婚姻穩定的夫妻+年齡參差不齊的子女,看起來和外國人的普通家庭沒有什麼不同。
不過,撫養和教育幼年人類,是專業性很強的領域。
在撫養的方面,張荷的母親全職擔當起了保育員和兒科護士的角色,順便也承擔了大部分的家務。
在教育方面,這夫婦倆就比較不靠譜了。
對第一個孩子的教育問題,每一件小事,他們都要諮詢過國內的專家,才敢做下決定。
但是對第二個和第三個,就從來沒有勞心費力過。
她和哥哥差一歲。先後參加同樣的考試。哥哥考前,家裡人能分析+支招、陪學+後勤配套好幾天。考試結束之後,能全家人興奮地討論一整個晚上。
到她考試時,就沒這待遇了。無聲無息的,就好像什麼也沒發生過一樣。
她比妹妹大一歲。不過呢,妹妹是最小的孩子,相當軟萌可愛。
倆人同為女孩,身材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