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也的確讓老尼姑動容。
老尼姑道:“你是漢人?讀過書,會寫字嗎?”
李宏心中突然升起希望,趕緊道:“我家中雖營商,但自幼便在父親和啟蒙恩師的教導下修習學問,讀書認字,也會寫字。”
“那你把自己的名字寫出來。”老尼姑道。
李宏心中緊張起來,他知這是老尼姑對他的考校,老尼姑怕收留到外邦的細作,這算是對他漢人身份以及個人能力的考校。
他撿起一塊小石頭,在泥土中將自己“李宏”的名字寫下來,非常工整。
“他真的會寫字,寫得還很好看,我的字都不如他。”師妹高興道。
老尼姑以嚴肅的神色道:“我們這裡並不缺做苦力的,但需要有人每日抄寫經書,你可以在後山佃戶家中養傷,養傷期間就以抄寫經書替代做活,你可應允?”
“謝菩薩收留之恩。”李宏低下頭道。
老尼姑道:“惠淨,你去後山叫梁伯來,讓他把此人帶回去,每天拿一本經書給他,到日落時抄寫好,讓梁伯送到普惠堂去。”
“是,師伯。”年輕的師妹分外高興,匆忙按老尼姑吩咐去後山叫人。
老尼姑臨進佛寺之前又打量李宏一眼,似還心存疑慮,有想不通的地方,但最後她只是搖搖頭踏進佛寺之門。
……
梁伯是個年近六十的老者,很忠厚,力氣很大像是做了一輩子苦力的。
李宏被梁伯揹著,一路往後山走,在路上,他跟梁伯有了簡單溝通,互相之間多了幾分瞭解。
“以你所說,能活著到長安,真是你的造化。”梁伯沒什麼學問,不識字,知道李宏讀過書,對李宏便沒那麼苛刻,任何年代的人都對讀書人抱有敬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走過一條曲折的半山山路,梁伯將他背到一處四周圍著菜園子的小院內,茅草屋,院牆是石砌的,連門都沒有,只是用木柵欄圍著,院子裡有正在劈的木柴,還有幾把鐮刀和生鐵的斧頭,扁擔、木桶、木舀很多,一看便知梁伯平時是打理菜園的。
“感業寺有佃戶十二戶,除了我之外,都住在山那邊,這裡平時也沒人來。”梁伯將李宏放在院子一邊的草蓆上,拿起木舀舀起水來喝幾口道。
李宏抬頭問道:“那您為何不下山去?”
“下山能做何?我一個糟老頭子,在山上維持著菜園子,一年還能多幾口飯吃。”梁伯慨嘆道,“可要記得,在山上別到處跑,看到斜坡上面沒?那裡有花田,都是寺裡的人在打理,看你這模樣也不能動彈。”
李宏遠遠看一眼,果然山坳裡有一整片平緩的坡地是花田,初春裡還有身著尼姑袍的人在打理,跟這邊相距有一里多遠,互相之間只有很險的山路連通。
“梁伯,寺裡的所有禪者都會到花田做活嗎?”李宏很關切問著。
梁伯想了想,回道:“老朽隱約得知寺裡犯錯的人會出來做活,有身份地位的當然不會出來。你問這個作何?”
“我只是好奇。”李宏搖搖頭,沒正面回答梁伯的問題。
李宏心中還是有期冀的,覺得這是跟武媚娘建立溝通最好的機會,不然就算他在感業寺外,也沒法跟裡面的武媚娘相見。
喜歡謀唐請大家收藏:()謀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