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是早就不是人了?”
“別說傻話!”張教授呵斥那人,“現在連太陽都沒了,天底下什麼奇怪的事情不能發生?你也看看你自己,連人型都沒了,還扯這些。我們綠色家園小區全體業主就是一個整體,以後誰說這些離間的話,那就別住在這裡了!”
“哎呀,我就是吃太飽了,說點閑話。”那人忙道歉。
其實到了今天這個局面,人們再怎麼議論,也不太會去深究了。
大家也許後知後覺地會感到不對勁,也會很驚奇,但卻沒有排斥。
不是因為晚涼有威懾力,而是因為她“像希望”。
晚涼對這些完全不放在心上。。
她只是把圖鑒開啟到最後一頁,那裡,即便在圖鑒頁面也依然微小的浮游蘑菇孢子,正等著被兌換。
浮游蘑菇是圖鑒中的稀有物種,一個就需要消耗10顆照明果,不産出任何可食用的成分,也不能作為藥材,所以以前晚涼並沒有怎麼使用過它。
但現在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只要一枚孢子漂浮在空中,就能長成拳頭大的小蘑菇,在黑夜中發出穩定、細膩而溫柔的微光,不消耗血量,不需土壤,僅憑空氣中的水汽與植物氣息存活。
晚涼的手指劃過圖鑒,確認兌換。
一串蘑菇如同被點亮的星火,躍入她身側空無一物的空氣中,緩緩升起,像一群無聲的螢火蟲,從小區屋頂開始向四周彌漫。
她沒有一次性放出所有蘑菇,而是跟隨著老城小道、天臺通路、街區電線、屋頂煙囪…一處一處地種下一點點光。
就像在給山城裝燈。
也像是在種星星。
日行類異變者起初只是驚訝——她們的視線在永夜裡很是受限,只能一直帶著強光頭燈才能巡邏。
但不知是不是生物本能的原因,有了燈光,也並不利於行動。
如今,隨著這些柔和而持續的小光點遍佈街頭巷尾,她們驚訝地發現——
自己總算可以不用再靠著頭燈照出來的那一小片光芒,才能提心吊膽著暗處隨時可能冒出來的危險去巡邏,也不再因“月升警報”響起時驚慌失措。
更多的,還是心理上的變化。
“有光。”這是大家的第一反應。
不是太陽,也不是電燈…但有光。
光,就是希望。
人們逐漸開始飯後在街頭走動,哪怕只是站在浮游蘑菇下抬頭發呆;有人在蘑菇下開起了剪發攤、有人在街角點上熱水,甚至有孩子在它的下面寫著避難所建立的知識傳授點的作業。
張教授站在小區高樓的觀測點上,看著這一切,輕輕拍了拍林晚涼的肩膀:“你用的是希望,而不是照明。”
晚涼笑了一下:“哎呀,張阿姨您把我都誇成偉人了。”
“可你不知道。”張教授眯起眼睛,“有時候,摧毀人類的,不是饑餓,不是冷,不是喪屍——是恐懼本身。而你今天,把恐懼擠出去了。”
那一夜,月亮照常升起,十分鐘的光刃穿破天幕。人們還是躲進密室、啟動預警廣播,但沒有人尖叫、恐慌、砸窗逃跑。
因為——城裡有光了。
光不再只屬於月亮,它屬於人類自己。
屬于山城。